现在买电脑一般大家都比较看重配置,那么今天小志就来给大家讲解配置的半壁江山。
全球最好的的两大CPU厂家:英特尔和AMD。我们就英特尔来拓展一下。目前Intel处理器基本已经形成如下格局:服务器Xeon(至强),高端core(酷睿) i9/i7,中端Core i5/Core i3/Pentium(奔腾),低端Celeron(赛扬)。平时我们看到电脑处理器上的英文我给大家罗列出来了:
Core中文叫酷睿。
Core Duo是酷睿一代的双核版本。
Core 2 Duo是酷睿二代来的双核版本。
Core 2 Extreme也是酷睿二代的自双核版本。
Core 2 Quad是酷睿二代的四核版本。
Core 2 Extreme与Core 2 Duo的区别在于,主频不一样,Core 2 Duo是定位在主流家用办公市场,而Core 2 Extreme定位于发烧友和高端应用开发市场。也就是同型号的Core 2 Extreme的性能要比Core 2 Duo更强。
Xeon服务器部分接口与家用的主板是不一样的,选用Xeon系列的同学要注意啦!!!! Xeon的cpu是不能超频的,酷睿的可以超频,且存在带K的不锁频版本的cpu(拓展一下:结尾后边有K的是不锁倍频版,不锁倍频版比锁倍频版好,例如i5-650和i5-655K) 。Xeon性能稳定,不适合民用,功耗高。就主玩游戏来说,E5估计连i3都打不过 。Pentium和Celeron我就不多解释了,毕竟是老一点的配置了,有兴趣想了解的可以给我留言哦。
下面针对于i3、i5、i7这三个来讲一下大家在网上购买电脑出现的一些“配置代码”。i3为中端处理器,i5是中高端处理器,i7是高端处理器。后面的数字是三位数就是第一代(例如:i5-660),以2开头的四位数是第二代(例如:i5-2300),以3开头的四位数是第三代(例如:i7-3820),以4开头的四位数是第四代(例如:i5-4430)。
我们就i5-4210U从左到右依次来解析一下:①“i”指lntel公司生产的CPU,包括i3、i5、i7、i9;② “5”指第5代架构的产品,3-入门、5-主流、7/9-高端;③“4”指英特尔酷睿第4代处理器,2-第二代、3-第三代、4-第四代;④“2”指处理器等级,小于2为i3、不小于2且小于5为i5、不小于5为i7,数字越大性能等级越高;⑤ “1”指主频高低,就是相对应核芯显卡的型号,不小于5为HD5系显卡,小于5为HD4系显卡,例如“3”代表高性能处理器配HD 4600;⑥ “0”指在标准电压中代表47W,而在低电压中代表15W,常见的有2和8,“2”代表37W,“8”代表在低电压处理器中代表28W;⑦ “U”指超低电压以15W和28W为主。
不带后缀的一般指普通桌面级处理器,性能,功耗,频率适中,适合大多数人选购、“B”焊接在主板上的FCBGA1440整合式封装、“C”拥有最强的核显Iris Pro 6200,GT3e级别的流处理器,昂贵的128MB的eDRAM充当四级缓存、“G”是Intel与AMD合作的结晶,CPU部分由Intel提供,GPU由AMD提供,结合HBM2显存,三者整合在一块小小的基板上,无论是CPU、GPU性能都非常强大,常称之为Kaby Lake G处理器、“H”是标压版移动处理器,用于移动CPU上,支持超线程技术,高性能集显的移动处理器、“HK”也是移动版CPU,在H基础上增强,支持超频、“HQ” 是移动版第七代酷睿处理器,表示为四核八线程处理器,功耗均为45W、 “K”是不锁倍频版,可以配合Z系列主板进行超频操作,适合会超频玩家使用、“M”是标压版双核移动处理器、“R”是 移动版处理器,和C后缀一样,只不过是改成了FCBGA1364封装,方便用在笔记本上、“T”是低功耗版桌面CPU,功耗下降至35W水平,默认频率、睿频都有所下降、“U”是低电压版移动处理器,功耗只有15W,性能上受到极大限制、“X”是发烧级产品,常见于超过六核心产品上,需要配合专门的LGA2011平台使用、“XE”是发烧级CPU中的战斗机,最最最顶级的CPU,目前只有一款,那就是Core i9-7980XE、“Y”是超低电压版移动处理器,功耗限制在15W以内,常见于平板上、“MX”代表旗舰级。 “M”系列CPU频率比“H”系列更高,只是GPU没有使用最好的GT3e,旗舰型号Core i7-4930MQ的热设计功耗也唯一达到了57W。
如果你对电脑配置,科技媒体也感兴趣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关注公众号“AppDs”,带你去了解更多科技领域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