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开学,河南省教育厅开始实施一项新禁令:全面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各种具有联网功能的通讯设备。
关于手机伤害孩子视力,专注力,游戏让孩子上瘾的坏处,家长都多少了解,可是另一方面,家长又觉得这个时代离不开电子设备,完全不接触会不会让孩子跟时代脱节?
再加上手机的“镇定”效果实在太强大,再闹腾的孩子扔给手机,也能乖乖地安静许久,所以手机、pad这些电子设备一直在家里充当着的矛盾角色,爱也是它,恨也是它。
可是河南省教育厅这项全面禁令再次让我们警醒,手机真的像潘多拉盒子一样,是万恶之源吗?我们是否也应该更加决绝地对手机say NO?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幼教专家怎么说。
其实和所有东西一样,电子产品并没有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它掌握在谁手里,用它干什么、怎么用。年龄越小的孩子辨别力和自制力越差,他们受电子产品的负面影响就越大,所以对于儿童来说,尽量减少他们对于电子产品的接触和依赖,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您还是常常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把手机和Pad当成一个方便又管用的电子保姆,用它换取宝宝的安静,我们有必要再次重申,过早接触电子产品,是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您今天的这点方便、省事,可能以后会变成一个难以重来的大麻烦。
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真的会影响宝宝健康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一项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近期,英国《每日邮报》更撰文指出,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更不要说智能手机伤害孩子视力和颈椎,沉迷智能手机的孩子常常会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导致运动能力低下,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手机会让孩子变“笨”
玩手机玩游戏最大的问题是会上瘾,或者变成一种习惯,影响孩子将来学习、获得新知的能力。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对知识学习感到枯燥乏味,不愿意费力探索新知。而大脑一定是越用越聪明,玩手机让孩子变“笨”是有道理的。
不久之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一项长达十年的研究结果发现,50位儿童时期痴迷手机的孩子,长大后只有2位考上大学。另外50名不玩手机的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只有三名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在家帮工。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这项研究也在验证这个可怕的逻辑:因为沉迷游戏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指责后更需要在手机网络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
手机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曾看到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张图片:一家三口去餐厅聚餐,爸爸。妈妈和孩子都是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漫不经心地夹着菜。眼睛都死死地盯着屏幕,全程没有任何交流。
我们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贪图省事把手机当成电子保姆,缺乏与孩子有温度的陪伴,真实的交流,那就是把孩子养成了一个电子宝宝,可以玩一天手机不知疲倦,不懂得也没兴趣与人交往。
有专家表示,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越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把自己和世界隔绝,患上抑郁症的几率也越高,经常玩手机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一般孩子。
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防止孩子过度沉迷手机?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小抓起,不要让他过早接触手机,在他越小的时候建立阅读、运动等习惯,长大了12岁以后,等孩子心智和神经系统都发展比较成熟,再去学习运用电子产品比较好。
1-3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类电子产品。有研究显示,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比如多动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正确做法:
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父母手机中拒绝下载任何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不少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游戏“照看”。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触游戏,极易上瘾。
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手机,如让孩子明白手机可拨打电话、可与人聊天、视频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
正确做法:
父母家人手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机,除了翻翻相册、拍拍照,也不会觉得有趣,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多与孩子共读儿童绘本。(绘本的颜色和故事性,对孩子吸引力也比较大,只要孩子爱上阅读,基本不会想着要玩手机了。)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