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妈妈一起嗨的结局
深圳面基那一周,有同学带着妈妈来,哈哈哈。起初略有一丝忧虑,担心我前卫的疗愈和授课方式不易被妈妈辈接受,反而徒增烦恼,致使她们担心女儿不务正业或者误入歧途。没曾想来者亲历一切之后,不仅给予女儿更多信任和自主空间,本人的天性也得到一些解放,可以说一箭双雕。当时就想:为什么不大型“带妈妈一起玩儿”啊!
妈妈的成长和教育环境受到诸多因素约束,没有互联网,没有快捷廉价的知识付费,她们遭遇人生困惑时简直没有任何升维的指引(宗教倒是指路明灯)。如果你能跳脱出固有角色设定会很容易发现,妈妈与你相比才是宝宝,“长大后换你当妈”系列。你的婚恋观,你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识,对女性力量潜能的直观体验,都要领先太多。文明演化给女性带来的最直接的改变就是,向内寻求答案,以及逐步将自我实现放在至少跟关系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还记得那篇保洁阿姨秒变时尚的公号推文吗?28天形象课以及睡美人成长课可以带妈妈来,其他“清理”行动和推动自我实现、提升自我认知的事情有何不可呢?
你的人生逃不过出厂设置
承蒙大家信任,那几天我还得以连续做个案。无论主题是什么,个人成长,健康管理,关系改善,说着说着就到“我妈妈blabla”环节,完全不由自主,有时候甚至没有任何中间过渡,就是就着某一个感受谈下去,突然就是妈妈。以至于到最后来访者自己吓一跳,天呐,老师我其实原本是想说ABC的,没想到说着说着竟是原生家庭!
那是因为,你今日何等模样,对人生体验和态度如何,无论如何逃不过你的出厂设置,以及跟这个孕育你的母体之间的万般纠缠。你们的连接,从受精卵着床那一刻就开始了,意识就开始以我们未知的形式酝酿,直到脐带切断之前,胎儿在母体里予取予求,快乐无虞,体验百分百的一体感、连接感和安全感。可是脐带剪断,你开始啼哭来到世界,一切就发生了变化。无数次你微不可察的诉求落空,可能就“存下”情绪能量沉入你的潜意识。而这些你无法觉察到的意识部分,决定了你的人生。
每个人囤积“情绪垃圾”的方式和程度各有不同,不经过专业的咨询和疗愈也难以历数。我们可见的部分,往往是母女恩怨,无数次上演的控制与反抗,操纵与叛离的戏码,我在个案中还见识过相当多更严重的语言暴力、相互攻击甚至仇视。长大后我们学会适应这个社会,带着微笑的面具,操持着悦耳的沟通体系,人前有模有样,可就是过不了母上大人这一关,好好的冷静成熟一人儿,一跟妈妈对话就破功,三句拌嘴,五句摔门,三天一吵,五天一闹,互相伤害,无止无休。所以检验一个人“修行”成果的捷径:两个观察,一是跟伴侣如何讲话,一是跟妈妈如何讲话哈哈哈。
疗愈需从源头起
自发光工作两年多,在社群的运维过程中,母女关系议题大概占到三分之一。经常被问到“老师我怎么才能说服我妈”,“一跟我妈说话就忍不住发火”,“怎么才能原谅她曾经对我做的事”,“老师我妈不同意我跟男朋友在一起怎么办”,“我妈总是逼我相亲”。同学们最后发现,再机智的沟通技巧和手段,在妈妈这里瞬间失效。你辛苦在世人面前建立的形象,不管多么知性成熟独立权威,一到妈妈那里就会被打回原形,你永远只能是那个“一无所知”必须也只能服从管教的小孩子。
所以我的答案不会是任何沟通术,而是引领你跳出角色去观察妈妈:她是否是一个学习成长型的人?如果是,那么你是否具足允许以及引领的能量带着她成长?如果没有,那么是否可以做到觉知自己的情绪而放下所有对抗,只是安静地陪伴倾听?如果她不是一个学习成长型的人,甚至尚未觉知言行对你的干扰甚至伤害,你是否有容积接纳这一切,并可以最终领会“她已经做到最好”而不是长期置自己于受害者地位?如果她尚不成熟,你是否能够明确你们的关系边界,而不是替她负重?
女儿们大多很快汲取养分更新认知,然而所有关系都是双人共舞,一人成长去拎,难免低效费力,更何况居然斗胆去抬起“制造”你的那一位,简直难如登天。怎么办?做一个活动带着妈妈一起觉察和成长啊。只要能拉得人来,就可以推动蜕变!
疗愈需从源头起,解铃还须系铃人。虽然是血脉相连的至亲,但她只承担哺育和教养之职就好,人生的路都要自己走,每个人都必须承认并且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她操劳半生,但不该把自己的幸福跟你的人生选择挂钩。不需过度牺牲,也不该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