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蛮子
01
最近堂侄结婚,我回了趟老家。
许久没回去过了,村里变化很大,老巷的东边被拆成一大片空地。堂兄介绍,村里搞新农村建设,从村中心往周边扩散,逐步拆除原有老房屋,建楼房,改善村民居住条件。
我家的老宅在巷西,也已开始丈量,逐步都要拆迁。
所谓老宅,有前后两个院子,是我曾经居住过的两个“家”,其实现在已经不属于我家了。但听说要拆除,不由得想去看看,毕竟我的童年、少年都在这里度过。
我搀扶着父亲,从前巷的小胡同进入,围着老宅前前后后走了一遍,边走边聊,也勾起了我对于从老宅到新屋变迁的回忆。
02
我出生在老宅院。
老宅坐北朝南,构造方正。东南面是玲珑有致的门楼,北边有古朴典雅的正房,东西两侧是结构完整的厢房,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四合院结构。
老宅住着一大家子近二十口人,大爷爷一家三代,爷爷一家三代。北房五间,由大爷爷、大奶奶住东边三间,爷爷奶奶住西边两间。东厢房大爷爷的儿子和孙子住,西厢房我父母住。
起初的日子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吃饭,因为人多,男人们一桌,女人和孩子们一桌。吃饭时,几个孩子互相撩逗玩闹。那些年吃的什么饭忘记了,但吃饭时的那份热闹却牢牢刻在我心里。
当然人多了,一大家子免不了有些磕磕碰碰,久而久之,大人们心里也有了一些隔阂。后来两家就分开做饭,但孩子们似乎还是吃着同一锅饭。谁家做了稀罕的饭菜,或者热腾腾地端着送一碗过来,或者干脆叫孩子们过去吃。
门楼的过厅是我小时候的乐园。要好的小伙伴们经常聚在这里玩耍,在干净的砖地上过家家、玩游戏。门楼里冬暖夏凉,既不怕太阳晒,又不怕雨淋到。加入不了游戏的孩子们总是羡慕地趴在门缝,等待我邀约他们一起来玩。
爷爷的门旁有个砖砌的台子,台子上面摆着蜂箱。爷爷喜欢养蜂,春暖花开的季节,满院都是飞来飞去忙碌的小蜜蜂。现在我见蜂就躲闪,儿时的我却不知道害怕,光是想到蜂箱里那香甜的蜂蜜就对它们有无限的亲切感。
爷爷养着只大花猫,冬日的晚上我躺在爷爷奶奶温暖的腿上,花猫卧在热乎乎的炕头,就像我们家里一个忠实的家庭成员。
03
我十来岁时,我们搬出了老宅。
按照我们当地的的风俗:老大不出院。因此分家时,爷爷分得老宅院南边一块空场地,还有老宅两间北房。
后来,大爷爷一家提出用他的两间空场地换我们老宅的两间北房,父亲怕爷爷接受不了放弃祖业的现实,瞒哄着爷爷签了字。从此老宅跟我们彻底没有了关系。
爷爷在分得的空场地上盖了三间房。爷爷去世后,爸爸又续盖了两间北房,在东边盖了两间厢房。这就是我们的老屋。
老屋虽然房屋标准不高,但是总算属于自己一家所有,少了一些纷争,生活也由着自己安排布置。
院子的西边是三棵大榆树,每年收获很多的榆钱,妈妈拿来做成拌面菜,很爽口。
西北靠灶房的地方是一个铁丝编织的鸡窝,常年养着几只鸡。每当有亲戚上门,奶奶做菜招待,就喊叫我们去收鸡蛋。刚下的鸡蛋,抓到手里热乎乎的,放在眼睛上暖暖很舒服。
院子东南是立体式猪圈,养过几年猪。以后盖厢房时才把猪圈拆除。因为自己家里养猪,在那个食物短缺的年代,我们逢年过节都还可以有口福吃上猪肉。
每到饭点,奶奶就忙碌在灶房,风箱忽闪忽闪的,一缕缕炊烟冒出,饭香扑鼻而来。
每年大年初一,我们在院中间,燃柏叶,放鞭炮。据说烤柏叶火能长命百岁。炮屑红红的散落了整个院子,直到大年初五奶奶才允许清扫,就是图个红红火火。
夏天的晚上,在院里铺一块凉席,旁边点着熏蚊草。妈妈跟我们躺在席上看星星、说谚语、唱儿歌。现在回忆起来,都是幸福的感觉。
爷爷就是在老屋闭上了眼睛,留下了他一辈子的家业,也把孤独与思念留给我们。
04
随着哥哥结婚,我也慢慢长大,父亲考虑再增加房子。
我们东边原来是生产队的饲养院,分田到户后,饲养院没有牲口了,生产队有出卖的意向。
父亲报了名,队长们商议定了价格,父亲把钱交到生产队。
父亲确定了匠人,开始拆迁准备建房时,隔壁一邻居阻挡了。说饲养院是他家的祖业,不能卖给我家。
生产队长劝说,村委会解决,都无济于事。那邻居就是认他的死理。村干部建议我们到法庭审理。
在法庭将要判决之时,父亲撤诉了。后来听父亲讲,那邻居找到父亲沟通,说他爸爸年龄大,听不进道理,求父亲让让他们,给他们个面子。
父亲本性善良,我们只有考虑其他方案了。生产队在村边重新给我们规划了一座院基,我们当年就盖了四间北房。
父亲唯一一个遗憾就是,两个儿子的房屋不在一起。他想着年龄大了,两头跑不方便,招呼不过来。
有亲友知道父亲的想法,好事者就开始张罗协调。
我新建房旁边一家正好也是我的同巷人。愿意用他的新房换取我家老屋。
我们父子商量后觉得可行,把两座院子换到一起,以便照应。
那年我们忍痛割爱,放弃了爷爷留下的住了多年的老屋。
05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父亲边走边指着一家一户的门,给我讲述着村里那些跟宅院相关的往事。
谁家跟谁家因为产权不清打官司多年,谁家因为老大不出门,打死不离祖业的说法闹得兄弟反目,谁家邻居因为东高不算高,西高压断腰的说法大打出手……父亲说,这几年村里发展了,小巷都硬化成水泥路面。但老街老巷,没有规划,每家盖房都想挤占点道路,我门前那个小巷只剩一米多宽了。
从别人家宅院到自家的宅院,每个宅子都有一段或许多的喜怒哀乐在其中。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为了拥有这安身立命之所,争斗或隐忍。
无论对与错,这些纷争的背后都隐藏着我们传统观念里对家宅割舍不断且难以释怀的一个情结。
宅的造字本义就是托木架梁,筑屋建房。《说文解字》解释说:宅是寄托人身的居所,家是居住的地方。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认为有宅才有家,才算有了心安之所,所以家宅带给人们的是一份内心的踏实。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大宅小院很快都将成为历史。而人们对家宅安定、生活幸福的向往却会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