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六·一一二】
原著:袁 枚 注释:陈 立
前人《过虎丘》句云:“妒他怒马随车客,出色花枝不避人。”陆湄君《过彭城》句云:“休夸洛浦能投枕,不是天台懒看花。”一羡之,一厌之,两人心事,易地则皆然。
虎丘,音hǔ qiū,指苏州市姑苏区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在苏州古城西北,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虎丘又称海涌山,东晋司徒王珣与弟司空王珉于剑池两侧建别墅,后舍宅为寺,名虎丘寺,寺宇沿山而筑,“寺中藏山”为其一大特色。虎丘后山有“虎丘后山胜前山”之说,现存青石小桥、石牌坊、湖石假山等。
怒马,音nù mǎ,意思是体健气壮的马。《后汉书·第五伦传》:“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吏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宋·苏轼《方山子传》:“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李贤注:“怒马,谓马之肥壮,其气愤怒也。”
陆湄君,即陆建(1730—1765),字湄君,号豫庭。钱塘人。诸生。袁枚外甥(袁枚二姐之子)。卒后,袁枚有《苦陆甥湄君》:“抱汝孩提看你婚,悠悠三十五年春。”著有《湄君诗集》(一名《粲花轩诗稿》)。
彭城,徐州的古称。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自此称彭城。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楚汉时,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西汉设楚国、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建都彭城。东汉初时,州名。辖郡、国五,县六十二,治所郯县。东汉末时,移治下邳县,在今江苏邳州。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泰山以南地区。
洛浦,音luò pǔ,释义:1、洛水之滨。汉·张衡《思玄赋》:“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宋·周邦彦《燕归梁•咏晓》词:“曾经洛浦见惊鸿,关山隔,梦魂通。”2、借指洛神。唐·梁锽《名姝咏》:“临津双洛浦,对月两嫦娥。”元·张可久《寨儿令•题晴》曲:“珮环声真洛浦,水月面活观音。”
休夸洛浦能投枕,不是天台懒看花。本联诗中“洛浦”指洛水之滨,是个地方,暗喻彭城。不要夸赞洛水之滨是个好地方,有仙女洛神可以人神相恋,投枕共眠。但你这个地方终究不是天上的仙境,我还是懒得弃舟登岸,游玩赏花。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徐州的厌弃之情。
易地皆然,音yì dì jiē rán,易地:更换位置。只要人的理想、志向、关怀等是一致的,即使更换位置使之处于不同的环境,他们的表现也一样。出自《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