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非李笑来莫属,而且以后,他也是我人生路上永远的导师。带领我开悟的第一本书是他写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纯粹是我在还比较幼稚的阶段,听罗胖忽悠,从罗胖的罗辑思维淘宝旗舰店买的。69块纪念版,有点小贵。
听这本书的名字,像一本时间管理书籍,一开始我并不抱多大期望。
但看完李笑来写的卷首语,我立马喜欢上了这本书,他把人脑比作电脑,问你升级过自己的操作系统吗?绝大多数人的操作系统竟然是从来不更新的,从不!
这让我想到了身边的一些人,他们可能从35岁或更早就停止升级了吧。之所以说35岁,是因为35岁在事业上算是骨干了,觉得自己可以不必那么拼,所以慢慢就停止了升级。看些微信爆文或者杂志,就自认为在升级。
这本书是讲一些基础的概念或者方法论的,接下来我开始看李笑来的《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由于职业关系,看他的《人人都能用英语》,他的微信公众号,还在"得到"app上付费订阅他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总之,就是追随他,他发任何文章,都会去看,每次看他的文章都是一次快速的大脑升级。
他讲那么多概念,最触动我的还是践行。"为什么你懂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现在我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因为没有践行。
把"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发给某人,他说像心灵鸡汤。当时内心蛮崩溃的,我看李笑来的文字,还从未有过这种感觉。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最近偶然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采铜,李笑来,万维钢和刘未鹏等人,是在兜售一种新的成功学吗?帖子写道:他们分享的,其实是他们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针对他们分享的,很明显,如果你不行动,不进行大量的阅读,自然觉得没什么用处。毕竟只是教你如何打渔,你不能期待鱼自己跑到饭桌上。看完后,我恍然大悟,某人的知识量铁定是没有我大的,践行也谈不上比我多,所以他觉得李笑来写的像心灵鸡汤,我却没有这种感觉。最近李笑来在他自己写的一篇文章中也说,如果没有践行,他的文字看上去会有点像鸡汤。
连续写作100天,也是我的一次践行。人生很短,我要活成一个行为艺术家。认同一个道理,然后立马去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