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教学吗?-- 读《大概念教学》有感
在我们教学中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孩子们学过以后就会忘?为什么老师反复讲过以后孩子还是会忘?孩子固然有他们的问题,但是否也有我的教学方面的问题呢?通过阅读《大概念教学》我发现我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要不断的将书中的内容与活泼的真实的生活场景连在一起,并且要把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孩子们的核心素养且将学科之间融会贯通为目标来不断提高自己!
拿到这本书自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大概念?什么是大概念教学?继而翻到序言明白了作者的中心思想。原来我们正在经历一场范式层面的教育变革我们教师要从教知识转向教素养。而这场变革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我们的教学经历并从中做出调整在未来的教学中要求我们教师不在教零碎的知识点。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从低通路迁移到高通路迁移?如何做一个未来的新型教师?带着这些问题我殷切的渴望阅读这本书了。
于是乎我翻开书开始读第一章内容,在阅读第一章时候发现内容变得不那么难,我能透过理论了解得更深入了。可我没高兴太久,读第二章的时候,我又一次陷入理论丛林中,看不清“前行的路”。我常常是一页内容读了三四遍还不知所云,更甚的是,有一天,阅读计划是七页,这七页我读了整整一天,也没读出个所以然。好在,共读营的每日驱动性问题设置得非常贴近一线教师,因此,在这些问题的帮助下,我终于能理清书中的理论脉络,深入书中的理论内涵了。到了第三周,读三、四、五章的过程简直可以用渐入佳境来形容。因为这三章是在讲设计单元整理教学的具体做法,同时,也有很多的学科案例。读这三章的速度也不由自主变快了,常常是,我一边读,一边就开始想着,如果在我的课堂上,这一步我应该如何如何。这种阅读感觉简直是妙不可言。
在阅读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种水平的教学。第一种水平,把一节课就当一节课教,把一节课作为孤立的点对待,教给学生的是一些散乱的、零碎的知识,一段时间后学生就把他忘记了。如同传统教学,学生拿着一个瓶子到海边去捡石子,在老师的教导下,往瓶子里一块块的扔石头,这些石头都是散乱的,最后来到了一个地方也就是考试,那所有的石子倒掉,然后又带着空空的瓶子回去了。第二种水平,关注学科内知识的融会贯通,也就是注重学科内知识间的联系,当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问题时,纯学科的知识可能就无法直接来套用,也就成了惰性知识。第三种水平联系真实生活来思考教学学分,是带着已有知识来的这些知识,有的就像一块石料学生在学习时带着这一块石料,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每一次深入的学习探究质疑,就如同在雕刻一般,每一刀都是有目的的。带来的石料在经过不断雕刻得到一个精致的雕像而大概念学习也是如此。
大概念教学最本质的特征:真实性、像专家一样思考,实现高通路迁迁移。我想我要把学到的知识理解消化后,再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则是最难的事情,虽然难,却是最有必要的。只有经历应用的阶段,我们学到的东西才会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虽然关于大概念教学,我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但是我已经尝试用同一场景联想到另一场景,从低通路迁移走向高通路迁移,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以后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经历准备、建构、应用、反思四个阶段,学会像专家一样思考。
本书的作者刘徽教授也建议我们,如果我们读不懂书中的理论,不必过于纠结,可以跳过理论部分,直接读具体操作的部分。我想这个建议是适合我们一线教师的最佳阅读建议。都完后我也在思考我教学的改变方向,我会努力的,在国家提出了大概念教学的今天,培养孩子核心素养的今天,我觉得作为小学老师的我也会努力的。我们老师是在教育的最前线,如果我们每个老师都改变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那我们的孩子将会展现出完全不同的状况!我内心十分的期待我自己的改变我也会为这样的改变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