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静悄悄革命”的缔造者
在陈静静博士的眼中,佐藤学先生是与众不同的一位大学教授。他是儿童世界的倾听者,教师的专业对话者,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者。
佐藤学先生的与众不同,首先表现在他的外貌神态举止和随和可爱的性格上,但最重要的还是他独树一帜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养方法。
2006年,佐藤学先生在东京大学教育研究科创办了“学校教育高度化”专业,以“培养兼具教育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的教育研究者和教师为目标”。他每周的教学就是通过“课例研究”、“现场研究”、“论文指导”三种方式来进行的。“课例研究”就是以录制好的一节课堂教学视频课为例子,通过组织研究者观看课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讨,最后由授课教师进行讲解归纳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它与我们熟悉的组织观看名师教学视频不同,提供研究的课例不一定是所谓的“优质课”,而是普通教师在自己研究课题指导下上的一节普通课,仅供大家作为研究的材料,没有评比展示的竞赛意味。看一次课例研究一般需要三小时左右。“现场研究”就是研究者到课堂上去观察、记录、思考的实地观课活动。“论文写作”是教师走向教育科研的重要途径。
佐藤学先生创立的这三种独特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养形式,正是目前我们教师专业化发展最急需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如何管理教学工作,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学校管理的突出问题。许多学校在这方面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立足课堂,没有以教师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没有持续开展研究。佐藤学先生开创的这种教学示范活动,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成长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一定要像佐藤学先生一样,立足课堂搞教研,聚焦课堂搞培训,把课例研究搞扎实,把现场研究做深入,持续不断,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教学管理才能抓住根本,抓到点子上,才会引领教师关注课堂,关注教学,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最终走上专业化成长道路。
佐藤学先生不论在课例研究,还是在现场研究中,也有自己独到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他在研究教学时,从不以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不以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作为研究的重点,而只是关注学生,甚至只是关注焦点学生。他会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揣摩学生的姿势、动作、表情、眼神,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读懂他们学习中的喜悦、痛苦、不安与矛盾。看出他们是在投入的学习,还是遇到了困难。他关注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互相帮助,达到认知的跳跃,实现用自己的力量去学习,去成长。
佐藤学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都是造物主的礼物,都应该被尊重被宠爱被呵护,教育就是要让儿童成为他们自己。教师和学校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保障每个儿童的学习权利。他认为没有孩子不想学习,没有孩子不希望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孩子厌学离开学校的真正原因是,他们在学校不被重视,他们在课堂没有存在感,他们的声音被淹没,他们对学校感到绝望。他认为,教学不是说话的艺术,正好相反,教学其实就是倾听的过程。教师要放慢语调,放低声音,倾听到每个孩子的声音,倾听到他们对求知的渴望。教师不仅仅要自己倾听,也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互相倾听,互相联系,让他们理解别人的痛苦,这样做是在培养未来民主社会合格公民的基本素养。他主张,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说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倾听的责任留给自己。只有为学生提供安心的环境,提供一个孩子可以言说的空间,给他们自由表达的机会,给他们互相联系、彼此关照的学习机会,才能让他们从“勉强”的孤独感中解脱出来,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正是基于这样的教学和研究理念,使得佐藤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儿童世界的倾听者。
我们目前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听讲为主要方式。教师牢牢掌控和把持课堂的话语权,学生被动听讲,机械应答,这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关系,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帮助者的角色定位。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彻底改变这种教学关系颠倒的课堂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权还给学生。佐藤学提出的让课堂安静下来,让学生自由表达,让教师悉心倾听,这正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下功夫落实好。
佐藤学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中对话性他者,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发生跳跃,起到脚手架的作用。在他看来,教学就是对话,无论是中国的孔子,还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都是在用对话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因此,对话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在他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始终秉持了“对话”的思想。他不喜欢用简单的“好”或“不好”去评价教师的课。因为每位老师为了上好课,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且每位老师都有自己对教学的独特思考。他只是围绕着课堂上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教师进行对话。在教学研讨过程中,他不是针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进行评论,而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展开研究,重点讨论学生们在这节课中的成长。比如学习小组中学生间的关系如何?他们是否能够很好地协作?他们遇到共同的问题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学生是否实现了认知上的跳跃?学生认知发生跳跃的时机是什么?学生的学习发生质变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阻止了学生的深入学习?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讨,在教师间创造一种相互信任的研究环境,形成一种实质性的对话关系,从而最终达成对教学的共识。
佐藤学也充分体谅教师工作无边界的苦衷,他倡导学校将行政与教学分开,尽量减少教师的杂务,使教师专心研究教学。
佐藤学深知学校改革的艰难,他说,“改革并非易事,人都是顽固的,都不愿意改变,但每个人都在改革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改革的起点是从学校内部建立一种愿景,并使全体教师、学生、家长达成共识,只有这种内部的动力,才能引导学校走向改革的成功。
佐藤学先生开展教学研究和推进学共体的做法,对我们学校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一是要把研究学生课堂学习真实状况作为校本研修的核心内容。
二是要把课例研究、现场研究、教育写作作为教师培养和教育科研的基本方式。
三是要把“对话”和“倾听”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
四是要把“开放课堂”“平等对话”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要求。
五是要把营造尊重平等安全宽松的学习文化作为推进学校变革的基本条件。
六是要把减少行政杂务潜心大胆实践作为推进教学改革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