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了情感,就没有了想象力。当下人们过分靠新奇来取悦他人,而使得人们远离了质朴自然的感情。我们需要不断的被刺激,才能去认同。就好比看到那些绘画画面,只有刺激的,新奇的,才会被人转发,觉得有趣好玩。而那些一眼看过去很平的,没有冲突的东西,很快会被遗忘。休谟的散文也是如此,每一句话都很有道理,如水流一样静静滑过。
偶尔发现了这本书《休谟散文集》,里面有14篇短文。200多页很快就看完了,但忍不住又想翻阅一次。看着豆瓣上稀疏的评论,心里感慨了一下。休谟的散文篇幅,每一篇我都有兴趣,感觉很棒,看到题目就忍不住要翻开看。
作者:大卫·休谟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副标题:休谟散文集
译者:杨适
出版年:1988
页数:214
丛书:猫头鹰文库
ISBN:9787542600400
怀疑派
人的生活是靠运气,而不是理性来支配的。本篇休谟在怀疑自己的价值观。一个人容易有某种毛病或缺点,常常与之相应就有某种优点,这种优点会使他比全是缺点要更加可悲。“什么,你们以为在黑暗中就没有欢乐了吗?”本篇读的很[顺],但中间又极为跳跃,读这篇的时候,完全处在休谟的语境中,并且无法提炼和总结。
论艺术和科学的兴起和进步
恩,通过中西方的地理环境,社会,政治制度,来论述了艺术/科学的兴起和进步差异性。有一句话有意思:“多样的东西才能合成世界,有此有彼,有黑有白。”就休谟的体系下看,和卢梭也有一些差异。
优雅而快乐的人
极为优美的散文。做一个优雅而快乐的人,在这个容易腐朽的身体里,及时行乐。
注重行为和德行的人
获得自制,美德是注重行为和德行的人的回馈。
沉思和献身哲学的人
赞颂上帝。
关于人性高贵还是卑劣的问题
休谟用他的雄辩术,最后说明了,人类是爱美德的,因为爱美德能带来荣光,人们喜欢这个。我自己保留这个意见,他的推论逻辑十分有意思,我倒是认为人性不存在高贵和卑劣的二元区分。
论技艺的提高
对奢华的批判,提出了勤勉,知识和人道?
论雄辩
学习雄辩术,不要问为什么。
鉴赏的标准
这是一个有趣的题目,鉴赏是否有标准?很多人都在说没有标准,各说各的,有一种哲学也证明了鉴赏是不可能有标准的。但休谟举例了荷马史诗,这部作品在任何时代都被赞赏。同时也有古希腊的悲剧故事,那么有趣的是,人内心中是有一个细微的建制,无论我们怎么来的,我们的心构造都是一样的,都是通人性的。所以鉴赏是有基本标准和普世价值。想要提高鉴赏能力,那么就[多看],通过不同的作品比对,然后了解艺术流变,多看的内容在心里形成参考。
鉴赏力的细致和情感的细致
1)通过学习诗歌、雄辩、音乐或绘画中的美来改进人们的气质和性情。
2)鉴赏力的敏锐精致,对于爱情和友谊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情感和鉴赏力的论述,有的人是敏锐的,但这种敏锐需要培养。使之心灵的精细,有助于行动的不卑不亢。
谈谈悲剧
这点倒是在加缪中看到过,人们看悲剧,就是为了哭,因为哭泣能让心理的感动和同情得到宽慰。这一段论述有明显休谟的哲学思想在其中,通过两面对比来论述悲剧的意义,以及情绪的推动巨大作用性。对于艺术而言,如何才能感染他人?集中的使用各种让人感动的情景(各种情绪),并用生动的手法描写。
谈谈学习历史
恩,休谟在这里提到学习历史的三个好处:娱悦想象力,增进理解力,有助于加强美德。这让我想到了之前台大老师说,学习历史可以磨练智慧。每家各有说法。了解历史能明白现在放在我们的眼前是怎么来的,它们的流变是什么。学习历史能保持平衡,让哲学家不那么变的冷漠无情。
谈谈随笔
学者不应该脱离社交,不然写出来的文字生涩难懂,毫无生活和风度上的风趣,也毫无思想和表述上的流畅机智,甚至哲学也受到了影响。学者需要走出来,去社交,引导人们不要做无意义的交谈,并指引和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
谈谈写作的质朴和修饰
自然只是在艺术给予修饰和使之完美,不是简单地加以模仿而是按照它的应该有的样子加以表示,人们鉴赏的时候就会感到愉悦。
1)尽管在一切写作里应当苦心探讨一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的适当的中间方式,但持中的写法并不只是限于某一种,它容许有很大的自由度。
2)想用词句来说明质朴和文饰这两者之间的恰到好处的持中状态是什么?或者想找到某种能使我们知道如何正确划清优美和缺陷的规则,即使并非完全不可能,也是极其困难的事。
3)我们应当努力避免过分的文饰,甚至于避免过分的质朴,因为过分文饰比过于质朴更损害美,也更危险。
全书看完,还是有些地方不太懂,毕竟是休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