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继续看《自卑与超越》,因为练车一整天回家太累了,晚上弄完公众号的录音,发布后,参与了28班开班仪式的彩排。脑子已经无法很集中精力去理解《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精髓。于是,先换一本书看看,待我过几天考完科目三再继续看《自卑与超越》。
《智养》P0-20 梅子著
信笺:之所以从书柜里拿出这本书,是因为里面都是育儿知识。打开书,从第一页看到第20页,有点让我很失望,因为里面的内容大多数都是从其他书籍里面东搬西凑过来的。比如《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这本书是由孙瑞雪所写的,结合蒙特梭利教育,而第一部分作者写的是关注幼儿神奇的敏感期,跟那本书内容是一样的。《妈妈有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这篇文章中的内容我之前在《孕产育儿百科全书》上看过,感觉这书上的内容都没有之前看的好。
但是这本书也有一些不同的内容,比如《0-1岁,信任的桥梁在此搭建》。
1.一岁以内的婴儿最需要的是信任感
在教育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暗含期待效应"的实验,其实质就是信任孩子这种效应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中,教育工作者从对孩子的信任出发,培养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别人的鼓励和信任中不断的改掉逆反、任性、不听话等不良行为。
培养孩子的信任感,一、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二、宽容对待对待孩子的错误;三、把握好对孩子的宽严尺度。
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用哭声表情姿态以及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有时候孩子奶奶在逗我女儿,惹得孩子哭,要抱抱,但是不抱孩子奶奶没空抱,转身就走了。我经常说她,那样子对孩子成长不利,她想抱你又无法满足孩子需求。"你有空,你就可以逗她玩,然后抱她;要是没空,就不要去逗孩子,不要老是弄得她哭了。"说了好几次,孩子奶奶现在改过来了。
2.孩子"潮湿的水泥期"
3到6岁是孩子性格塑形最重要的阶段,通常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孩子85%到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只不过这些特质不会因为父母的希望就会形成,更多情况下是需要家长关注和培养的。
里面分享了不同性格孩子的教育方式,个人觉得有点太理论化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