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寻找真我的旅程—读《面纱》有感

我是在五一期间抽出2、3小时的时间读完《面纱》这本书的。通常说来,我是一个恣意妄为的人,当我看到某些喜欢甚至只见过一眼的东西时,如果我想要它,便不会考虑其他因素而只想将其收入囊中了。就像这本书,我是在读另一个人气作家的悬疑小说集时偶然看到的。它的出现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仅仅是警察在一个悬疑案的嫌疑人的住所搜查时看到书架上到的摆放的书的名称。可巧的是,正好还书时候看到书架上有这本书,我又想要它,便随同我买的《小妇人》一道拿了回来。

《面纱》无疑是毛姆继《月亮与六便士》后的又一经典著作。它源自于但丁《炼狱》里的一个诗篇。毛姆将其改编并继续了他那种一针见血的毛姆风格——对人性的剖析(毛姆一向在对探寻人性方面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但不同的是,这本书毛姆摒弃了以往的风格,不以角色为主线反而以女性角度出发,写了一个故事。

该书的女主人公凯蒂,从一个无趣、庸俗、没有自我的附庸,到历经种种变故而成长的角色转换。

变故使人成长,我是认同的。

而这里我所提及的成长也并非是突飞猛进的。凯蒂也许还会犯错,甚至于她已经又犯错。但她开始学会思考,那这也许就是本书的意义——带动女性意识的觉醒。

《面纱》讲述的是一个英国伦敦中层阶级的法官的女儿——颇有姿色的女孩凯蒂,由于母亲对父亲政治生涯的不满寄托于孩子能实现阶层上的跨越,从小灌输她要嫁一个有权势名流的思想,而爱慕虚荣的凯蒂也任由母亲操控。但挑选过多,几乎成大龄女孩的高傲的凯蒂,在听说平庸无常的妹妹快要结婚时,骄傲的孔雀不甘心落于妹妹下风,即便遇到一个她不喜欢但仍向她求婚的一个普通的细菌学家时,也就没有过多思考而匆匆和他完婚,同他远赴香港。

不远万里来到香港,凯蒂发现丈夫沃尔特是一个及其古板无趣的人,而原本是众星捧月的凯蒂, 在这样一个由丈夫职业高低决定社交等级的地方,在这里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深处孤寂的她,遇到面容英俊,博学多识的查理,汤多森,且对方还是政治圈里的耀眼之星,在舞会初见双方都被彼此惊艳后,两个已婚人士逐渐发展了一段不为人知的恋情。

可两人的一次幽会被丈夫沃尔特得知,沃尔特沉默几日后,让凯蒂作出选择:让查理和妻子离婚和她10日之内结婚。或者,和他去霍乱肆虐的湄潭府,那么事情便既往不咎。

被所谓爱情冲昏头脑的凯蒂去找到了查理,然而查理却是一个精明自私的人,他只享受这段露水情缘,而不可能跟凯蒂结婚,大受打击的凯蒂看明白丈夫的用意和查理的真面目,心如死灰地和丈夫去了湄潭府。

去到湄潭府之后,凯蒂感受到了真正的磨难,也看到人在死亡面前的无能为力。帮助修道院的修女照顾被抛弃的小孩;瓦丁顿的出现;和圣约瑟修女的交谈,了解她们坚定的信仰……诸类种种,都让她她渐渐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也在慢慢追寻本真自己。

故事到这里我就已经了解毛姆的意图,所以即使她怀孕,到之后的沃尔特去世,乃至她同查理又有了一次欲火重燃,这算故事的高潮或结尾,我都认为没有必要列为重点了——她已经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坚定的认知和意志。

人性是有多面性的,就像毛姆在他另一本书里所说:卑鄙与伟大,恶毒与仁慈,仇恨与热爱,是可以并存在同一颗心灵里的。

而我想凯蒂这个女孩,一定是在糟糕的环境中,找到了本真,找到了她庸俗内心中另一个良善的她。正如歌德所说:道德不是人类思维的产品,而是天生的内在的美好性格。多多少少是一般人生来就有的,但只在少数具有卓越才能的心灵里得到高度显现。

行文至此,我也就该结束对该书的解读。我也又是在她凯蒂的身上找到了我的影子,就像读《简•爱》时我是简,读《呼啸山庄》时我是凯西,我是千千万万个在故事里的我,抽丝剥茧地拼凑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去反思的复杂的人性。我想这也就是这些书的意义了。

Written by Anne.

May 2nd,2023.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