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要写作?

        中国的人有很多,写作的人原来也有很多。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当你写作文章发布之后,阅读数、评论数、专题投稿等这些模糊概念,你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始关注,即使你再是为了初心,由内而发由感而作,慢慢还是会在意起来,在意到出现焦虑,然后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怎么去写?怎么能够获得认可?证明你与你文字的价值。这应该是简书上多数发文人都会有过的心理路程,说多数只是因为还有一部分人早以文为生,或者早年积累深厚,现在说的是这些有文字倾向,但行动不足或者刚刚开始的人们。

情怀感悟、影响力与经济回报

        我想很多人拿起笔都源于一种对文字的天然倾向,有兴趣,有感悟,愿意用文字抒发表达。进而能够体现出自身的个人魅力与价值,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终获相应的经济回报。不管你开始的时间、地点与情节、内容,目的都会少不了上述三点,简而言之就是情怀感悟、影响力与经济回报

        到底为什么要写作呢?那就要先梳理清楚你最主要的目的与目标,上述三个方面很多时候是同时存在互为补充,就像很多事情发展都殊途同归,九九归一。但是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还是有强弱之分的,就需要确定一个主要目标。尤其是在最开始的时候须要有自己明确的意识,不要等爬上了梯子,才知道扶错了墙

        如果就是内心抒发,那就自由自在,自说自话,别管什么别人说或者别人看,你就是自我对话与生活记录。如果是想赚钱,那就赶快训练应用文章,尤其是市场文案,就像现在的新媒体运营编辑已经形成学习潮流,不管是标题、内容、文体、格式等等都有迹可寻,可研究可复制。如果是想形成个人品牌,那就要做些战略规划的功课,讲的好像很大,其实就是先思考几个问题,“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明确定位、对应供给、心理预期

        首先要明确你的目标受众在哪里?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你的写作内容与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为什么要一定读你的内容?个人品牌及影响一般和社群关系密切,受众肯定是因为某一特征或共同需求才形成圈层,而这个圈层是有体量有边界的,大而全已经过去式,小而美正当时。不能一上来就影响全宇宙、全世界或者全中国,这都够吓人的,要知道现在世界的多元让你已经无法想象,所以简明唯一比较有效,不管是抓痛点、找成长需求、熬情感鸡汤或者是反鸡汤吐槽等等都需要定位明确。

        其次是调查研究你受众群体的行为特征,相应的做出写作计划。比方说你素材的搜集、设置的内容、写作的技巧甚至发布的时间都有关系。如果说干货类行业专业资讯,那上午会好一些,因为很多人有到公司先去浏览学习的习惯;如果是吐槽搞笑类中下午时段比较好,这时候调节需求比较旺盛;如果是情感鸡汤解忧除烦恼的,那最好是晚上,这时候人们更愿意不动脑子随意感性。供给首先是迎合需求找到第一批受众,如果你上来就先引领,估计只能引领你自己。就是将需求(他们所想)与供给(你所想)融合成一种持续稳定的特性,然后再做发挥创新。对性性供给,选题也好素材也好会更有针对性更有方向感,不能一会儿日记、一会情感、一会评论、一会儿小说,当然文风可变,但是主题不能随意乱变,要沿着一个主线。如果你能将“随意”发挥的膜拜与追随,那是真本事。

        再者评估你受众人群的规模。就是我写这些文字到底有多少人会看、会感兴趣或者会对他们有用。比如说情感类的是永恒与普众的,是人都会有情感会有情感需求,这个辐射面会很大,其中也有细分,比方说家庭婚姻的,恋爱成长的,育儿学习的,但依然相比专业性和行业性要大很多,干货类的上限就比较明显。例如,秋叶PPT说到底就是有限的小众市场,全国用PPT的人有多少?学的又有多少?而360呀小米呀这种确是全民市场,差异性很大。其实做评估受众规模就是做好心理预期的建设,不会随着关注量或者阅读数的增减而上下过山车,保证自己的节奏和调性,而能够持续稳定的做输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写作,我想大概就是下面这几个原因吧! 1.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作家是可以拿来挣钱的 我很...
    喵的英阅读 2,934评论 5 7
  • 是为了钱吗? 是为了得到一群人的拥促和喜欢? 甚至于其实你压根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大家都在写,好像写一写就会快乐,写...
    自信妈妈秋月阅读 2,490评论 1 2
  • 降温了 出门终于感受到冷了 进到房子里才感受到温度适宜了,但是,是不是得把暖气打开点,要不楼下会不会打上门来说要冻...
    圈圈o0阅读 1,072评论 0 0
  • 看了本书,《只不过是孩子》,但是这本书很奇怪。之所以借来来看,是因为看见了作者青山七惠——想当年非常喜欢她的《一个...
    一枝黄花菜阅读 3,038评论 0 2
  • “文以载道”、 “不平则名” 文为心声嘛,抒发自己的感慨,此真情而千金不易。 静斋先生说“一代有一代文学”,而现在...
    左岸有宇阅读 2,890评论 0 2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