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黄家整理Helen。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践行易效能的时间管理系统,以“转述”的形式,通过简书对叶武滨老师在喜马拉雅上的《叶武滨时间管理100讲》进行分享。今天是第8天,坐标北京。
今天的主题是:“【计划】世界时间大师的异曲同工”。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讲过“要做要事”。《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科维说过要做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的事。而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也谈到过吃青蛙的理论,说我们每天早上起来我们要活吃一只青蛙。后来,时间管理大师博恩.崔西又把马克.吐温的这个青蛙理念发展成为吃“三只青蛙”。注意,这里的青蛙不是指作为动物物种的青蛙,而是指我们每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上面所有名人说的内容,其实表达的就是同一个观点:重要的事情不在于做多少次,在于把重要的事优先做!
之前的文章我们分享过,事件分类有三种,一是日历日程,二是有截止日的清单事件,三是没有截止日的清单事件。那哪一种最多呢?日历当然是最少的,有截止日的清单事件也不要太多,而且也不能安排太多。而最多的事件就是没有截止日的清单事件。那么,我们如何管理清单上的事务呢?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尊重这样一个理念:要事优先。前面说过我们要把事物都写下来,而且也用软件把它装在收件箱当中,我们进一步也做出了分类,所以我们就可以标出重要的事情,我们把它称作为“青蛙”。青蛙一天不能太多,三只足矣。在这里“三”其实是个概数,当你做完三件重要的事,你其实可以再标新的三只青蛙。当我们能够从清单当中找到要事,那我们首先也能够做要事,我们就会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不断地出成果。即使你做不到早上一起来就去吃活青蛙,但你也可以做到要事优先。
比如说在你具体的某一天,你可以先做日程表上的事情,到点就要做,在这个特定的时间你一定要完成。完成之后,你就打开你整个的清单,你的清单上面有很多事,你就首先看到你现在所在的这个情境,比如说在办公室,你觉得这里可以很好的办公,也没有什么打扰,你就可以先吃掉在这个情境下,也就是这个情境清单上面最重要的事情。也许你在做的过程当中有紧急的事情去对付,你当然可以去临时处理一下。那你回过头来还是要去做这个重要的事情。如果这件事情不值一提,不足以紧急得让你停下手中的工作,那你就可以把它记录下来,你就先继续做原来安排的事情,等回过头来再去处理。其实这就是我们讲的清空大脑。所以当我们运用了清空的思想,能够把所有的事情记录下来,我们就可以分类。当我们有了分类之后,我们就可以标出哪些事情重要,然后可以根据我们所在的情境去分别做。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亲身案例,因为我自己就是深深受益于“每天早上要活吃一只青蛙”的理论。因为最近要日更一篇800字以上的简书文章,所以我把这件事当成了每天早上必吃的青蛙!上一周的时候,觉得任何时候写都可以,所以经常拖到下午甚至晚上,让自己颇有压力,而且心力憔悴。因为经过了一整天的忙碌,下午和晚上的精神已经非常不济,也就很难专注去写文章了。所以这也印证了叶老师的“高能要事”的理念。经过周末的思考和优化,我把日更简书安排到了早上的时间,所以每天早上完成之后,整个人都很有成就感,这样也没有心理压力,可以轻松地去做别的事了!另外,之前写文章,每天要花2到3个番茄钟的时间,我希望接下来自己能进一步的优化,达到仅用1个番茄钟完成简书输出的结果。听上去有点挑战!期待吧!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讲的核心是吃青蛙,这必须建立在搜集和对事件分类的基础上,这就是易效能时间管理的三个流程:收集、排种和执行。收集就是收集所有的事物,排程就是列日历和清单,执行就是做的时候要去做要事!
感谢你的阅读,感谢你的陪伴,让我们每天都能遇见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