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现在又有不少刚从“炼狱”里走出来的高三学生,终于拿着用汗水换来的录取通知书,怀着对大学的美好想象与希冀,来到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学府。
大学,是多么美好的一个词汇!四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选择用怎样的方式度过很重要。如果不好好把握,很可能四年之后,你一事无成,只能对着过去蹉跎的时光扼腕叹息。但如果你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制定好了目标,也有可能你用这最美好的时光活成了自己理想的样子,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变。
作为一个刚从学校的“象牙塔”里走出来的“老学姐”,很想在这里和大家聊聊在大学期间,关于支教和做志愿者的那些事儿,希望我的经历能对对大学还很迷茫的你一点启发。
记得上大学后的我,除了学校的一些社团,总想着自己再来做一番事业。于是我下载了与尔共鸣这个软件,加入了里面一个叫志愿者的小组。于是我就也开始了我的志愿者之路。仔细想想,你参加高考可能是社会形式所迫,选择大学和专业可能是父母逼的,大学毕业后找工作肯定也是在家人和社会的多重压力下所做的选择。从小到大,有哪一件是是你按照自己的心愿做的选择,是你发自内心所做的?
其实当时很多同学不太理解,因为在她们看来志愿者活动又苦又累经费又少,没什么意思。但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很坚定我的想法。
我所在的志愿者组织是一个以公益和环保为主题的志愿者组织。经常会定期举办例如“地球一小时”,“世界水日”等公益性的活动。我当时报的是网络部,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举办完活动之后拿着手机当录音笔去采访活动的负责人,然后把他们的感想写成稿子发在志愿者的微信平台上。偶尔有大型活动时也会当个跑腿的拍拍照,清理一下活动现场。
大一的那段时光,每次接到采访任务。 我都很开心。即使是下了晚自习很晚了还在拿着手机往别的公寓跑去找我的采访对象。那架势还真把自己当成记者了。
虽然有时候写稿子要熬夜到凌晨,但在志愿者组织里面我一直都是快乐又积极的,采访那些优秀的学姐学长,让我从他们的经历中得到很多启发,也算是间接地体验了不同人的生活和想法。因此,每次志愿者活动我都是最积极的那个,从不缺席。半年后我还被评为了优秀社员。
当时选择加入这个组织的想法就是觉得这里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在做志愿者的同时又能和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认识更多有经验的前辈,比起在学校里大家都是未出校门的学生,可能这里的活动更有挑战性,也能让我成长更快。
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当时我在的那个文化志愿者组织,是哈尔滨最大的一个从事文化相关的志愿者团体,创始人是市文化艺术馆的主任,各个部门的成员涉及教师、医生、企业家、退伍军人、艺术团团长、大学生、高中生、退休人员等各个行业,而成员的年龄层也上至60岁老者下至未成年的高中生。和他们在一起做志愿者活动,我既能从有经验的爷爷奶奶辈的人那里学习到很多经验,学习他们身上那种乐观、年轻的精神。又能从同龄人中吸收很多新鲜的想法。
虽然是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文化志愿者,但我们从事的工作也并不是那种曲高和寡、没有人能参与的活动。相反,我们会定期和别的艺术团体一起到老年公寓办演出,清明节去缅怀革命先烈,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召开期间办文化展,向外国游客讲解哈尔滨的历史。
刚加入这个公益组织的时候我很害怕什么事都做不好,但组织里的长辈们都会把你当成他们的女儿一样来教你,后来因为我比较主动和积极,还独立带了个50人的队伍,参加了市报社举行的“万人徒步行走大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