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瓷是北宋时期的五大名窑之一,源于北朝、创烧于隋代,后经晚唐五代发展至北宋达到高峰,金元时期为其余绪,历史达700余年,并形成了以定州定瓷为中心的定窑系,定瓷享以“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之美誉,在中外陶瓷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产白瓷,由于制作精湛,瓷质莹润,古朴高雅,装饰绚丽,曾一度为宫廷烧造御用瓷,更被文人及士大夫们所钟爱,故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之称。历史上因为定州地域作为定瓷产地和文化中心,故名“定瓷”。
近代以来,定州城区改造施工中发现过北宋时期出产定瓷所用的窑具其有“官”、“新官”瓷器的大量标本和残器,有力证明了北宋时期皇室及官府用瓷,曾在定州烧造,同时定州城内亦有出土“尚药局”“尚食局”“定州公用”等字款宫廷用瓷残片,北宋时期定瓷达到鼎盛,定州官府曾专门设立“定窑商务”,管理定瓷的产品及出口、规范设计皇室用瓷的工艺标准。
定瓷在装饰内容与技法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釉色呈现一种白中泛青,白中泛黄的灵动跳跃感,胎、釉、色、工都实现了新的飞跃。并注重吸收丝织、刺绣、绘画、书法、青铜器、金银器等艺术门类的有益元素形成多样的装饰手法,成为定瓷独特的工艺特点,把中国白瓷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此外支圈覆烧迭置法的发明和印花等制作工艺的发明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奠定了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最高地位,后因战乱,定瓷产业遭到破坏,定窑工匠技术随之南迁,史称“北定南迁”
定瓷的艺术价值还在于体现儒道雅文化,内敛不张扬、自然纯朴的文化内涵更加蕴含了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