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必大家对这句话早已熟稔于心了。可是真正做到的父母又有多少呢?此文不含有任何批评之意,毕竟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只是爱的方式各有不同罢了,或为生活所迫,或因天灾人祸……总之,此文只是想表达我这个作为刚成年的大学生对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思考和看法。若有不对之处,还请原谅。
虽然我们不能以世俗的眼光判定一个人的成功,成功的定义在每个人的心中或许有不同的标准,那些向着个人认为的成功目标而不懈努力的人,我们不一定称之为成功人士,但他们必定是优秀的人。正如优秀的人都有其优秀和过人的地方,但“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优秀的人往往从小就优秀,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温暖的家庭气氛,接受合适的家教,他们的起点和平台从出生起就比别人高一截,暂且不说先天条件,后天在优秀父母的引导和熏陶下,偏偏自己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学习,朝着目标不断前行。我们熟知的文坛伉俪钱钟书和杨绛、才女林徽因,又有孟母三迁、傅雷家书等,都是典例了吧。
“你认为最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这是哈佛大学的励志语录,也就是说,努力什么时候都不会晚。世界上不仅从小就家境贫寒,而且平台比别人低却大器晚成的伟人也很多。因此家庭条件不能决定后代的成功。但家庭教育比条件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家庭的孩子,可以在物质上稍微缺少一些,但精神上的教育不能缺席,至少在孩子还没有拥有完全独立的判断力之前。
这让我想起了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那一代人。那一代人生活艰苦、物资贫乏,家里孩子多,更是雪上加霜了。
我十分欣赏爷爷奶奶对子女们的教育,他们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就是孩子们成长之路上永远亮着的一束光,照亮了前行的路,让孩子们的内心一片敞亮。
爷爷奶奶很朴实,从不说大话,行胜于言。奶奶踏踏实实地种田,有活动时就为村里人烧饭,年轻的时候还多次参加文艺活动,在那个时候她已经很优秀了。爷爷是个篾匠,因为他发扬的是工匠精神,所以村里人都找他做工具。我在寒暑假都会回老家,奶奶经常告诉我,学习就像种田,种多少得多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前我常常粗心,爸爸也对我说过类似的道理:考试就像收割,一路上掉下的稻子就是你因为粗心丢的分。奶奶从不重男轻女,她说男生女生都一样。在她的心目中,读书学习才因为他发扬的是工匠精神,所以村里人都找他做工具。我在寒暑假都会回老家,奶奶经常告诉我,学习就像种田,种多少得多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前我常常粗心,爸爸也对我说过类似的道理:考试就像收割,一路上掉下的稻子就是你因为粗心丢的分。奶奶从不重男轻女,她说男生女生都一样。在她的心目中,读书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记得她在我中考毕业后还给我颤颤巍巍地写了“我们学习必须努力!”这八个字,带有繁体字的色彩,笔法刚劲有力,看不出已是耄耋之年的奶奶写出来的字。爷爷奶奶的一辈子都是受人尊敬的。先不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番话,但可以说他们的后代是优秀的,至少是对家庭负责,认真努力地工作的人,虽然没有达到所谓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已经在无形之中对下一代产生积极影响了。
而我的外公外婆却是个反例。虽然他们人很好很和善,但他们对生活没有严肃的规划,这就对后代造成了消极影响。听大人说,他们往往在拿了工资后的前几天大吃大喝,最后几天却沦落成找亲戚借点酱油的地步。他们的后代亦是如此。据说三舅年轻的时候,吃饭拿筷子都让外婆拿,而筷子就在他的头顶,但外婆还是趔趔趄趄地走过去拿并递给他。如此溺爱怎么得了!后来外公外婆去世了,三舅受不了,疯了,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母亲和姨妈“传承”了花钱无规划的坏习惯,于是后来都离婚了,还到处拼命借钱,没有还钱的本事却一心做个月光族,甚至比月光族更可怕。爸爸感叹道,还好我没有学到她身上的坏习惯。
国之大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小家组成,祖国在一代又一代子子孙孙中发展推进,若说家庭教育不重要,这是假的。祖国也越来越重视教育,对教育的投资比逐年升高,可家庭才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试问学校教育的投资力度再高,若家庭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那么效果会好吗?答案是理所当然的。
要想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父母爱的关怀,温暖的成长氛围,母亲的温柔细腻和父亲对理想目标的指引。都说父母与孩子最好的关系是朋友关系,怎样才称得上朋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就称得上朋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父母应该努力耐心地走进那个小世界里面,才会与孩子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平等,实现彼此尊重和信任,而不是一味地站在孩子们的小世界门外怒吼甚至殴打,长此以往,门只会越关越紧,效果自然是适得其反的。
话不多说,思考过了,作为一个大学生,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学习和提高综合素质,不仅是为自己和长辈,也是为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