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家校共育》第三次课程综述
寒露刚过,气温骤降。但今夜新网师的《家校共育》课程给大家送来了温情和暖意。
晚上七点半,《家校共育》课程第三次授课准时开始了。
在蓝玫老师的讲座开始之前,课程组长豆小静老师又给我们重复了作业的评定要求:
每次作业分3个等级,优秀,合格,不合格。 一学期作业累计8次合格者为学期总成绩优秀,6次合格为学期总成绩良好,4次合格者为学期总成绩合格(可过关),4次以下为不合格。 (温馨提示: 每次作业都是在学习通中提交,方便汇总,否则视为无效。)
看了作业的评定要求,大家更加重视这门课程,都表明今后要认真读书、听课、写作业,取得优秀的成绩。
提起作业,豆老师一脸高兴的神色说:“第二次作业大家完成情况特别好,尤其是作业被评为优秀的学员。”接下来豆老师公布了上次的作业提交情况:学习通显示的是153人, 91个人己交,其中包括6人错过时间补交了,给了60分,算合格。62人未交。5位老师没有达到字数不合格。
《家校共育》第二次优秀作业:
198070浦振胜 199563朱秀娥 183892吴冬梅
198421李相莉 183970刘晓会 183591吴延锐
184020龚保全 199132江永霞 183841贠元凤
199082管凤霞 198158梁娜茹 199124韩冬冬
199540张九娥 199121韩睿君 198454向芬
173042张书培
作业情况汇报完毕后,蓝玫老师开讲啦!
不得不说的是蓝玫老师每次的课程都是那么有吸引力,而且她总能成功地运用首因效应。瞧,今天晚上一开场就把大家给吸引住了:今天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会“看相”吗?
“会。”“不会。”“会一点儿。”……大家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对于大家的回答,蓝玫老师并没有发表意见,而是给大家提供了三个案例:
1、飞机上,一个空姐满脸堆笑,笑容不是职业的,而是真诚的,让每一个乘客都想和她多说几句,因此她也比别人多了工作量,你们觉得这个空姐傻吗?能否为她看看相?
2、交通违章办理大厅,办事的女同志说:拿来,来客一脸懵:拿什么?你不拿行车本驾驶证身份证来干嘛?满脸不屑。
3、税务大厅办税,同样是满脸不耐烦,但是最后主动帮顾客想到了很多细节,但是脸色依然冰冷
案例一出,蓝玫老师就抛出了问题:请大家自选一个案例,倒推这个人接受的教育中,得失成败,说出理由和依据。
大家虽然 回答得有些琐碎,但在蓝玫老师的鼓励下,热情很高,很多老师都积极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蓝玫老师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她说:“1、三个人的差别在于,同样面对繁复的工作,心态决定了感受,空姐心态积极阳光,感受到的是快乐,付出的也是快乐;2、税务大厅和交通违章办事人员却“油”了,这个油的意思是,自己熟悉和习惯的东西,认为别人也应该了解,认为必然是常识,本质上,是重复工作带来的倦怠,是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心态的问题,这些问题,反应出来的是接受教育过程中,对问题的解释模式。”
当然,这也是蓝玫老师自己的思考,或者说,是她最初的答案。那现在蓝玫老师的倡导是什么呢?她的一句话提醒了大家:“亲爱的大家,我们必须有一种自觉,那就是'去主观'。你们接受到我的信息之后,不应该立刻作答,而应该追问我——这三个人年龄分别多大?工作时间多长?还看到他们和别人互动的细节没有?等等。”
蓝玫老师的话让大家醍醐灌顶。是啊!因为——年龄和工作时间相关,一个工作反复久了是否必然倦怠,这要打问号,所以空姐的当下未必是若干年后的未来。观察他们和别人的互动,可以判断是因为自己的某些行为导致了这个结果,还是对方就是这样的沟通模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模式,然后综合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才相对客观。
这也是这节课蓝玫老师想告诉大家的是——去主观,不要轻易贴标签,多采集信息综合分析。
事实上,我们面对学生的时候,面对家长的时候,面对他人的时候,甚至平时生活中任何事情,都容易之后立刻反馈,但实际上这是不对的。谁能遇到孩子的问题的时候稳哪怕三秒,遇到家长的问题的时候稳哪怕三秒,很多事情可能就根本不会成为事情了。这三秒,你们会从更多角度跟多侧面解读同样的一个现象,实际你们找到的角度越多,对自己当先本能反应表现出来的情绪等等,疏解的越多,人就容易冷静和从容,然后定就生出慧来了。
机上的空姐,年龄小,应该是参加工作不久,对“幸福”航空的文化是身体力行的,所以能微笑,而且,她的微笑不是职业的,能感觉是由衷地习惯性微笑着面对这个世界,因为不管对方是谁,是不是反复麻烦她,她都耐心细心温馨回应,非常得体,让人很舒服。职业是训练不出这样的微笑的。这个时候,可以推及家庭和此前学校接受的教育,如果成绩是清华北大的,我想可能几率不大会选择做空姐,这个我是推测。所以可以想象,其家庭氛围必然是包容和平和的,对孩子的所有现在和未来大概率是接纳的。
但是,仍然不可避免会出现,时间一长之后,受周围环境影响之后,仍然会沦陷。蓝玫老师又给我们分享了一件事情:前几天一位老师发了他女儿的一篇文字,记录自己在国外和导师请教问题的遭遇对比在国内高中请教老师的遭遇。截然不同在于,国外的导师就是为了帮你解决困惑,尊重你提出问题的权利,不会因为你的问题深奥考试不用就不回答,更不会因为你的问题幼稚不需要回答;但国内的老师,只要你的问题与考试无关,大多时候是不被重视的。这,貌似一件小事,但是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加上父母们更是只知道追求分数,所以很多孩子成长中提出的“问题”,是被成人无视的。
无视孩子的问题,结果就是孩子认为除了考试高分这个世界没有其他问题,等真走到社会上,一切都成了问题,所以他们会烦躁,不知道怎样面对。实际上税务大厅和交通违章处理处的两个人,是可怜可悲的,他们的人生失去了幸福体验的机会,而这一切,是教育的结果。
讲到这里,问题也就来了:一些孩子的这些现象,父母是看不到的,因为他们没有这种觉察的能力,需要我们告知。当下,父母不太容易重视这些问题,因为他们觉得结果对他家影响不大,孩子考哪里大学在哪里挣高薪才更重要。但实际上,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们面对的世界,就是我们教育的结果。作为老师,我们能否做到父母做不到的?同时影响父母努力做此前做不到的呢?我从心底里发出声音:“我能,我一定努力做到!”
这也是今晚这几个案例带给我们的第二个思考:就是让父母重视日常,知道生活即教育。家庭教育更需要在生活中进行,严格来说,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
这三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之三,就是老师必须思考,如何协助父母教出一个会对世界微笑的孩子?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方案、步骤、做法又是什么?
这个问题再次掀起了大家讨论的高潮。勤奋好学的浦振胜老师也争先恐后说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
做人是千面万面的。我一般是根据学生的表现,一个星期选一个主题。比如说这个星期主要是抓整理书包。下个星期主要讲节假日怎样跟学校生活接轨。在下个星期主要讲学生的书写。在下个星期主要讲作业的效率。平日里可以发短信,也可以转发公众号上的优秀文章。
豆老师的做法更值得大家学习:“我主要是以身作则每天发1000字的文章,引领家长在群里和孩子一起读书打卡,体会榜样的力量。”
其他老师也说出了一些可行性做法,比如:共读相关书籍,改变家长心态,进而示范引领;开展的是“德育报家长宝典轮流读”,学习家教理念,科学方法,并用以实践;推荐读物,让学生和家长在家里共读;一个月一主题,根据这一主题开展活动,家长会、亲子户外活动;先用故事寓言或者榜样作用引领孩子的思想,随后再与家长的交谈过程中扩大孩子在这方面的优点以及周围同学与老师对孩子的变化做出的响应反应,还可以让家长切身体会同学们互相帮助中的力量和乐趣。
看着大家一个个零散的答案,蓝玫老师最后给大家指出了方向:1、确定一个角度;2、思考借由这个角度试图抵达的育人目标;3、规划步骤和方法。比如,提出问题:一个空姐的微笑给大家印象深刻,为什么不可以用“笑”来做文章?怎样让一个孩子由衷地笑?老师做什么?父母需要警惕什么?应该做什么?为了引领父母,老师可采取的方法(分主题的家校信,家长会、沙龙、讲座、共读、活动)等等。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三个案例就能引发出那么多问题,那么多思考。感谢蓝玫老师今晚带给我们的智慧盛宴,感谢蓝玫老师在家校共育方面给我们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