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暖,令人愿意永远活下去。世上一切算得什么,只要有你。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这是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书,十年相思,时间,距离在他们的爱情面前都不能成为阻碍。对于朱生豪来说,他所有的快乐即是爱着宋清如,他的安慰则来自于在每个不成眠的夜晚思念她。
还记的那年他们初相遇。彼时,他是被称为"之江才子"的大四学生,‘瘦长的个儿,苍白的脸,和善,天真,自得其乐地,很容易使人感到可亲可近'。而她是穿着蓝布衫,织着两个麻花辫初入学校的新生。她有着与生俱来的诗情,深受同校师生的喜爱,于是两个同样具有诗情的人便在之江诗社相遇了。当她羞涩地将《宝塔诗》递给他览阅时,爱情已经悄然开始。他被她的独一无二的才情打动,两人开始了频繁的诗词酬和。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才子佳人怎能不般配?只可惜天意弄人,上天似乎要给这么美好的爱情一点波折。朱生豪即将毕业,要离开之江,而宋清如则要在校继续学习,两个相爱的人面临分离。但是,距离并无法阻挡两个相爱的人,他开始给她写情书,三两天一封,有时甚至一天一封,他只是想向她表达自己最深的爱意,让她走进自己的内心,认识真正的朱生豪。宋清如想她定是三生有幸,才能遇上这样一位深情又有才情的男儿。“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不害怕等待,哪怕当时战火纷飞,局势动荡,他依然坚定信念对她说“做人最好常在等待中,须是一个辽远的期望,不给你到达最后的终点,但一天比一天更接近这目标,永远是渴望,不是实现,也不摧毁,每发现新的欢喜,是鼓舞,而不是完全的满足,顶好是一切希望化为事实,在生命的最后一秒钟。”
他们坚贞地走过了这段艰难的岁月,于1942年5月1日在上海完婚。婚后的日子过得极为清苦,但是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悲伤,只会看到他们相守相伴,相互支撑的美好。她本是富家千金,却为他洗手作羹汤,为他学会精打细算,每月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她都一一做好规划,所有的事情她都亲力亲为,她只想做好他的贤妻,成为他在困苦的依靠。
为躲避日军,两人辗转来到嘉兴居住,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境,他们不曾抱怨,她尽自己所能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翻译环境。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他坚持完成了31部半的莎剧翻译,他竭尽全力去翻译这些作品,直到他一病不起,再也无法提笔。
我不知该如何描写那个女子当时的内心世界,32年华,他们成亲还未到三年,她就要面临与他的阴阳相隔。她曾说失去了朱生豪的宋清如就如同“烧残了的灰烬,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涟。”但还好,她还有他们爱情的结晶,给予了她走完余生的勇气。并且,她还有使命,她要把他事业继续下去,她要出版他废寝忘食翻译的莎翁巨作。他没来得及完成的,就由她来帮助她完成,他没能看过的风景,就由她代他领略。她知道终有一天,她还会遇见他,到时她再说与他听,和他诉说这半生肝肠寸断的思念。
后来,她回到他的老宅,靠着他仅存的一点气息生活着,他置办的家具,他的画像,他用过的东西,成为她唯一的念想。她终于完成他的梦想,帮他把所有的译稿捐赠给嘉兴市人民政府,翻译作品问世后,以其译笔流畅,文词华瞻,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引起巨大反响。她欣慰地笑了。95年11月18日,一个风和日丽,天朗气清的日子,她穿着一件极为朴素的黑色粗布呢子褂,在秀州书店门口签名售书。那些书里面蕴藏着他们的过往岁月,是他们属于他们的情深似海。
几经岁月沧桑,她早已满头银丝,这一次她终于可以去与他相见,可以一同在雨夜里做梦,听着雨声一滴一滴地掉落在灵魂上……
这是他们的情话,见证着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我愿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
我爱宋清如,以为他是那么好比他更好的人,古时候没有,以后也不会有,现在绝对再找不到我甘心被她吃瘪。
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爱你。你如照镜子,你不会看得见你特别好的所在,但你如走进我的心里来时,你一定能知道自己是怎样好法。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
感谢你们,愿意陪我一起静候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