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11月26晚,苏轼著名画作《木石图》以4.636亿港币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专场成交,据说这次的竞买者是一位来自中国的神秘人。这幅画作是佳士得拍卖行的专家今年初在日本找到的,并且认定了是苏轼的真迹,而且这幅画作上有刘良佐、米芾、俞希鲁和郭淐死人的题跋。虽说拍卖行专家对于此画认定为真,但是外界对于这幅画的真假仍有争议。
我们都知道苏轼是一个古代非常著名的诗人,他的传世作品简直太少了,已知的传世作品仅有两件: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潇湘竹石图》,另一件被上海博物馆收藏《苏轼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卷》,苏轼的《木石图》也叫做《枯木怪石图》,如果说《枯木怪石图》确实是苏轼的真迹,那么这4.5亿的价格真的毫不为过,毕竟物以稀为贵。
对于宋代这么久远的一件作品,想要确定他的真假,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纸墨、印泥的老化程度、艺术水准,还有传承的脉络,以及文献的记载,还有装裱的样式等多方面入手。但是这件作品为什么没有一致的认为是真品呢?因为这件《枯木怪石图》有多方面似乎都不太经得起推敲。这件作品的艺术水准是没有那么好的。当然,或许是因为苏轼画树画石缺少可以对比的作品,所以画的好坏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如果说只是从艺术水准上纠缠就没有太大意义。
而这件作品最终被专家鉴赏认定为真品,是因为他上面有刘良佐、米芾的题跋,以及王厚之在画心跟题跋之间的钤盖的骑缝印。因为骑缝印一钩锁,就说明至少题跋不可能是王厚之之后在添加上去的,也就是说这幅《枯木怪石图》在南宋时期就有了刘良佐、米芾两个人的题跋,这就是说,只要刘良佐、米芾的题跋是真实可靠的,那么这幅画就基本上非常的可靠了。这也是专家认可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这只是推理,看似可靠的推理,但是我们是否注意到一个细节:王厚之的骑缝印并没有题跋,而没有题跋就不能表明这骑缝印一定是王厚之本人的钤盖的,原因就是因为,王厚之本人离世后,印章还会存于世间的,后人如果想用他的印伪造他的书法,并不是没有可能。刘良佐的生平不可考察,书法也是无法对比,但是米芾的传世作品是非常多的,完全可以对比。米芾的题跋书法与其他同样是中年时期书写的作品,比如《蜀素帖》相比,点画显得纤细绵柔,明显缺少爽利与硬朗。米芾的题跋其实就非常可疑!如果说米芾的题跋经不起推敲,那么,这幅绘画作品就显得站不住脚了。
这个作品还有一点非常的让人遗憾,就是文献记载的资料太少太少了,几乎所有的著录都是集中在最近几十年之中。但是收藏的魅力就在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判断,只要自己认可这件作品,喜爱书法,那么就不要用金钱来衡量他的价值,毕竟价格并不等同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