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又回到我们的集体中,来汲取老师的阳光雨露,来吸收朋友们的思想精华。智慧碰撞火花,灵感源于启迪。
一、无私传授,真诚解答
老师将要传授的知识用心做成精美的幻灯片,从做人的胸怀坦荡,到做事的精益求精;从仁义的内心修炼到专业的实际操练,从日常的待人接物到咨询时的严谨从容。老师不仅以身示范而且多种形式展示,时时刻刻将这种积极向上的理念渗透给我们。
这次老师开放了他做的一个案例,将咨询过程中的点滴发现说给我们听:求助者非常关注父亲的反应,对于父亲看手机,皱眉非常敏感,情绪在突然间爆发——拿着笔直戳自己的手背,手出血了,妈妈竟然不着急。儿子平息后,妈妈却抑制不住地大哭起来。惊心动魄的咨询场面,老师能从容面对,并能帮我们分析:
1.求助者成长中遇到强势的父亲,遇到一直挑剔自己的父亲产生习得性无助。但他一直想在父亲前挽回尊严,就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想得到父亲的认可。当遇到父亲的否定时他会很有挫败感,感觉自己的努力白费,就会深深的自责并做出偏激的行为。
2.妈妈也许看多了儿子自残的行为,或许也是吓蒙了就像得了“灾难症候群”一样,由惊吓——恢复到康复,属于压力的滞后型症状。当慢慢恢复到常态,想到儿子的艰难求医路感到委屈,为儿子感到惋惜心痛,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大哭起来,儿子看到妈妈失控自己也哭起来,可见母子关系很好。(也许是妈妈从过去的行动得到的教训,妈妈越是紧张和害怕,儿子会越是过度地自虐,此时不如自己冷静一些;也许是妈妈明白此时一定要爸爸出面保护儿子,妈妈先做了,儿子对爸爸的成见就更大,妈妈要把这个机会留给爸爸)父母的态度影响着孩子的感受。
二、居高临下,运筹帷幄
同学A分享的案例给我很多启示,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心思和意图,还要善于引导孩子思考。同学A因孩子不好好说话并又大哭起来,冷静应对和丈夫静观孩子的变化:由大声哭——小声哭——躺下抽泣——起身观望——主动承认错误——铭记耍无赖是不解决问题的。父母是很爱孩子的,但原则问题上是很坚决的。只有教育走在孩子发展的前面,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现在看到好多父母为孩子的错误找托词,打掩护。这样的孩子出了问题只会外归因,怨天尤人,总感觉别人对不起他。而明智的父母却能在细微处觉察孩子的言语或行为的偏离,能及时纠正,使孩子茁壮成长成为栋梁之才。
三、照顾过度,产生依赖
看到新闻报道,一母亲听儿子说想吃自己包的馄饨,专程坐飞机送给儿子。有母亲将自己剥的瓜子仁邮给孩子。有报道说:大学生不会自己剥鸡蛋吃,是娱乐,也是讽刺。我从小给孩子剥虾,剥螃蟹,现在他长大,长高了可不自己吃这些东西:原因是不愿动手,也不会动手剥。
教室里有孩子的书洞乱糟糟的,是因为有一个勤快的妈妈经常帮他整理,他自己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了。想到孩子要上大学,要自己独立生活。可替代的行为能培养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啃老族都是孩子的错吗?孩子做事畏首畏尾是先天就这样吗?
白纸一般的孩子由不同抱负的父母培养成上中下三类人,怎样培养心智健全的孩子?怎样和孩子交流他才能接受?怎样引导他解决日常生活中面对的难题?怎样树立他的人生目标和培养积极的心态?做父母的就应该比孩子先行一步,预设到这些问题。强制的父母只能培养叛逆的孩子,爱挑剔的父母只能培养自卑的孩子,粗暴的父母只能培养爱惹事生非的孩子,理智的父母却能培养明理懂事的孩子。
做一名理智的父母,时刻情绪理智化,时刻以身示范,时刻反思学习,为了孩子的成长,也为了孩子能更好的教育他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