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认为那些有成就的人,都懂得“时间密码”,所以才能够做出那些成绩。
在重读《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一版前言的时候,看到作者对于时间的认知改变过程:
原书名本来是《管理自己的时间》,但后来发现,时间从不讨好任何人。,上至大总统,下至挑粪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时间不可管理,最该管理的是自己,更准确地说是自己的注意力。
于是把书名改成了《把时间当作朋友》。
如果时间过去了,自己没有积累,没有进步,时间就虚度了,时间没有成为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那些做成事的人,首先是选对了事情;其次是把自己的注意力百分之百地投入到这些事情上——时间、金钱以及精力。就像物理学上的“压强”概念一样:同样的力,你可以把一枚图钉按进木头里,却不能把一个铁钉按进木头里。
大家对“以少胜多”的历史故事很着迷,觉得很牛。其实,那都是局部的“以少胜多”,就如同苏轼的“八面读书法”一样——每读一遍,都侧重一个方面,这样反而是快的,效果是好的。
懂得“时间密码”的人,都知道“注意力”的重要性,因为时间不受任何人的影响,而自己唯一能掌控的就是自己的注意力。
就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提到的不等式:注意力>时间>金钱。注意力用对了地方,时间的力量才会发挥威力,才会成为你的朋友。
所谓的“运用心智获得解放”,就是在重要的事情上选择、判断、筛选,既使“慢”一点,最终的结果至少不是南辕北辙。
原来“时间密码”并不神秘,就靠你自己,花掉时间有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