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学好书法必须从传统入手,练好运笔基本功。在打好传统功底的基础上,再追求个人的书法风格,如果不学传统,那么书法就成了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想要创作一幅好的书法作品,需要作者在点画、结字、行气、章法布局上能匠心独运,成功的书法作品,除了书家本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好的书法作品,需要作者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这个属于内因。
此外,创造出来的作品能放映作者的个性、情趣、修养、格调、精神等。还依赖于主客观条件的好坏,这是外因,且更为重要。孙过庭《书谱》就外部条件对于书法创作的影响做了深入的总结,“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意在笔先,随意赋形,卫夫人《笔阵图》云“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 王羲之《笔势论》亦云“夫欲学书之法,先干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神形兼备,法意结合。书法之所以称为艺术,不仅仅是形式、技巧的掌握罢了,一种具有表达力的审美创造。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赞皇象章草书云“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着痛快’。既书法的“形”要“沉着”,“神”要“痛快”。做到神形兼备,法意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物我两忘,轻松自然。蔡邕《笔论》开篇即云:“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散”,便是一种悠闲自适的心态,即要把自己的胸襟舒展开来,又要放纵性情。 周星莲《临池管见》中的一段话,透彻地说明“有意”写好反而写不好的来龙去脉:“废纸败笔,随意挥洒,往往得心应手。一遇精纸佳笔,正襟危坐,公然作书,反不免思遏手蒙。所以然者,一则破空横行,孤行己意,不期工而自工也;一则刻意求工,局于成见,不期拙而自拙也。”所以必须物我两忘,轻松自然方可有望达到有意无意的境界。
可见外因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