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总是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此刻到底在干嘛?
老金说,他上大学的时候就明白一个很浅显的道理,那就是泡妞也要知道自己为啥子泡?忽然想到一段话“一件很小的事情,有些人幼年时就明白,有些人成年了明白,有些人老了以后明白,而有些人终其一生都不会明白,这便是差距吧!”
他接着说,人在社会上生存是有明确的属性,标签的。进入一个公司之后,就会去调整自己的技能全部all in ,在工作中提升自己,一点点往上爬。
我是不明白的,感觉自己这些年是努力的,后来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说,你缺乏把一件事做成的能力,就像是在烧开水,100摄氏度沸腾,你从来没有等到过水的沸腾,而总是在20摄氏度,60摄氏度的地方拔电源线,等不及那个水加热,就迫不及待地喝了。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可能在于,同样是从A点到B点,有四种情况出现,一种是从A点到B点直线过去,很清晰的目标,选用了最佳的路径,第二种是从A点曲曲折折,不管怎样,还是到达了B点,第三种是在A点打转好久,才发现了B点,第四种是一直停留在A点,从未到达过B点,他只是原地打转,最后这一种人却占大多数。
读书时荒废时间,工作了仍然虚度光阴。再不行动起来真的就算想发出光亮也没心力和实力了。办了健身卡,想要好好锻炼身体,少生病,最近买了一只从来都没舍得买的新钢笔和配套的墨水,想要好好练字,报了一个考试,要努力学习才能有实力考过。还有什么事情能让自己尽早发光呢,还在寻找,但一定会是自己热爱的东西。
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的人,不是在放大招,就是在憋大招。
想起这几年自己认识的很多朋友,很多厉害的人,像27°,她刚开始最初的印象就是一个在朋友圈卖芒果干的,通过朋友圈众筹6777元参与敦煌沙漠之行,后期在核聚老师的英语训练营里脱颖而出,还参与了船长梁晓玲的课程学习,短短五个月,她的成长速度太吓人了,完全蜕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人。现在的每一天她都很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要怎么样一步步的达成,每一天都是从容淡定且充实有干劲。
憋大招就是像27°自己心里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干嘛,更重要的是她知道自己是在为自己干嘛,而不再是为别人。
再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路。
以前上初中的时候,每天也做好多事,明明学习学不进去,我对于物理属于不开窍的那种,但依然假装很认真学习,明知道自己没学进去,但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学习,目的就是给父母老师营造一个听话的乖孩子。
所以,我上学那会儿,一直是属于那种努力听话的孩子,成绩却差强人意。因为我的时间都花在“想伪装一个听话的人”,因为一直伪装,到最后自己真的很像。
工作这几年,我觉得自己太着急了,刚开始来廊坊的第一份工作应该把底子打扎实点,那份工作干了快两年,为了一份当初看起来不错的机会,8k,而这个薪水并没有拿多久。
谈恋爱的时候,明知道对方没有那么爱自己,但还是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去沟通,尽力去维持亲密关系,其实,心里明明很清楚,时间花在了维持上,而不是两个人之间的爱情,到最后只剩自欺欺人,还是分手了。我是不敢面对,不想失去,却无法去接受“无爱”的事实。
大学时,在寝室里也会畅聊未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那个时候对社会充满了想象的空间。
通过时间的考验,现实告诉我们:你把时间花在哪,你就会被时间在哪里塑造。
我的“不开窍”,我的“急功近利”,我的“自欺欺人”,我好多时候是丢掉了本性,违背了自己最初的想法,甚至,自己的做法和心想的完全是两个样子,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