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是什么?它是一种化学物资,用于传递信息,起到信使的作用。多巴胺主要来源于大脑基底核的两个区域,侧腹被盖区和黑质致密部。它具有奖励、调控和认知等功能。而与习惯相关的主要是奖励功能。
多巴胺本身并不会让人兴奋,但它可以激活大脑的奖励机制,促使我们去做一些让我们开心和兴奋的事情,严重的会上瘾。这种奖励包含三个方面:
1.产生快感。
2.引发动机。
3.强化学习。
下图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这些关系。
人类祖先为了生存下去,需要找到食物。他们需要采集野果,或者狩猎。多巴胺可以强化这种渴望:“今天我要找到更多食物,以便饱餐一顿。”于是大家一起到野外寻找野果或者狩猎。当他们终于找到野果或者狩猎成功的时候,脑子里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会变得更加兴奋。此后,他们会想办法找到更多的野果,学习更多的狩猎技能,以便能够找到更多的食物或猎物。因为这些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食物以及快乐。最终这些会成为他们的日常行为以及习惯。
经过几百万年的发展,人类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我们对于食物的渴望并没有降低,而是进一步升级了,由野果变成了龙虾,变成了甜点以及各种垃圾食品。很多时候,商家也在有意无意地培养和强化这种习惯,吃西餐的时候,最后上的一定是甜点,虽然我们已经吃得很饱,这份甜点对我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但商家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答案就是甜点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增加我们的愉悦感,提升我们对这顿大餐的满足感和满意度。其目的不言自明,希望您以后多多光临本店,最好能够每天都来。
还有一个小花招,网购的时候,商家通常会随货寄一个小礼物,这个小玩意不值多少钱,但却是意外之喜。但大脑对于这种意外之喜,向来是不吝啬释放多巴胺的,于是我们觉得很开心,对商家的好感大增,通常是五星好评,或者成为回头客(强化购物动机)。
男女在谈恋爱的时候,大脑中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彼此都会觉得兴奋和快乐,而且这种状态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这可能是许多人只喜欢谈恋爱,不愿意结婚的原因之一。谈恋爱可以让多巴胺维持在较高水平,可以获得更多快乐。结婚之后,日子趋于平淡,多巴胺减少,也没有了当初的兴奋与激情。因为双方已经习惯了彼此,生活方式日趋固化,柴米油盐和鸡毛蒜皮不胜其烦,这可能是7年之痒的一个原因。
现在科技发达,获取信息变得非常容易,可以说一部手机全搞定。许多人没事就玩手机,刷抖音、刷头条,还有刷朋友圈,刷各种娱乐、八卦新闻或者搞笑视频,给自己找找乐子或者开心一会。为了获得更多快乐,许多人不停地重复,不停地刷手机,只为了能够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最终,这些行为被强化,变成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依赖。
更进一步的是网络游戏,一个极端的案例,韩国一男子连续玩10天的游戏,最后心力衰竭而亡。玩游戏本身并不能带来快乐,通过玩游戏获得的快感才是玩家追求的目标,获得极品装备、打败他人、更有地位以及获取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这种快感无疑会释放更多的多巴胺,让玩家更加兴奋和疯狂,于是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甚至上瘾。
当然,如果运用得当,多巴胺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为了促进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都会这么做。
先和孩子约定一个目标,如果在学校行为表现和学习表现都挺好,每天奖励一定数量的贴纸,集齐50张贴纸之后,就给孩子一个奖励,比如一个文具、一个玩具或者一顿大餐,奖励需要提前和孩子约定好。相应地,作为惩罚,表现不好是要扣贴纸的。在实际过程中,还要给予孩子精神上的鼓励。另外,需要准备一面大一些的日历,用于贴贴纸,记录和跟踪孩子每天的表现,及时地奖励(贴纸)和鼓励。实测下来,孩子非常乐于采用这种方式,为了得到更多贴纸,学习上也更加积极主动,课堂表现非常积极,放学之后主动要求学习和写作业。孩子得到贴纸或者家长表扬的时候,多巴胺会增加,整个人都很开心,而这种快乐来自于他的行为与学习表现,于是他会对自己提高要求,努力做到更好,时间一长,就可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家长也要兑现诺言,否则,孩子的期望和信心会受到打击,下次再用这招就不灵了。
总之,多巴胺本身无好坏之分,它只是通过奖励系统制造渴望、强化动机与学习,只要是能给我们带来愉悦或快感的行为,它都会进行奖励和强化。如果能够有效控制多巴胺,它会给习惯培养带来很大的帮助,成为非常强大的助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