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译注(下)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德行优厚的人就像刚出生的孩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毒虫不会去蛰他,猛兽不会去伤害他,禽鸟不会去与他搏斗。

骨弱筋柔而握固。

  他虽然身体脆弱但却能紧紧攥住自己的拳头。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他不知道交合之事却能勃起,这是因为他的精气充足之至。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他整天哭也不会嘶哑,这是因为他的体内阴阳调和的程度到了极点。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一个人)能够清楚“元和”的状态就可以说是了解规律,了解规律就可以说他活的很通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增益生命之事就可说是“祥”,而凭借自己的心性去驱使精气则是在逞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任何事物(如果)过早达到其鼎盛时期就会(过早)开始衰老,这是不符合天道的,而不符合天道的事物就会早早结束。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晓甚多的人一般沉默寡言,夸夸其谈的人往往头脑空空。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

  闭塞出气的孔洞,关闭张扬的大门,打磨掉锐气,解开纷扰的思绪;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将自己的光彩融入这尘世的色调之中,这叫做:“玄同”。(与天道保持一致的最佳状态)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同时)不能因达到“玄同”而对别人亲近或疏远。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能因达到“玄同”而牟利或使自己遭到损失。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不能因达到“玄同”而自以为富贵或贫贱。

故为天下贵。

  这样才能被天下人视为贵(被人尊重)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用堂堂正正的方式(此处指无为之道)治理国家,用“以正和,以奇胜”的方式来用兵(出自《孙子兵法》,表示打仗首先要堂堂正正地摆好阵势才能不败,而要取胜则靠别人意想不到的预留部队。),用顺其自然的方式获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我凭借什么知道应该这样呢?

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就因为:天下的忌讳多了,老百姓就会更加贫穷。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们手上的兵器多了。国家就会变得混乱。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人们钻营奇技淫巧,就会诞生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法令越是森严,强盗和小偷就会更多。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所以圣人说:“我不去特地做什么事,老百姓自然就会受到教化;我喜好安静,老百姓自然就会变得正直。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我不去大兴土木,搞各种工程,老百姓自然就会变得富有,我没有贪欲,老百姓自然就会变得淳朴。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政治上让人感觉昏聩不堪之时,老百姓却会活得淳朴而富足。(比如宋代)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政治上清晰明了,毫无漏洞之时,老百姓就会总是显得缺这少那。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虽说是灾祸呀,但其实福祉倚于其中。虽说是福祉呀,但其实其中潜伏着灾祸。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谁能知道事情发展到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这事儿本就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呀。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堂堂正正的事物也可以变得诡诈,善良的人也可以变为妖邪。

人之迷,其日固久。

  (对这类事情)人们的迷惑已经很久了。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因此,圣人方正却不会让自己的尖角割伤别人,锐利却不会伤害别人,直率却不放肆,发出光芒却不耀眼。(凡事留有余地)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

治人事天,莫若啬。

  治理人事也好,侍奉上天也好,没有什么比“小心谨慎地爱护”更重要了。

夫唯啬,是谓早服;

  只有“小心谨慎地爱护”才能把事做好,这叫做“未雨绸缪”。

早服谓之重积德;

  “未雨绸缪”也可以说是就重视“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一个人如果重视积德的话,就会攻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而一个人如果攻无不克那就无法知道他的极限在哪里,无法知道极限的人,就可以拥有国家。(承担国家重任)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掌握了治国的基本原则,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

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这叫做根深蒂固,长久维持之道。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治理一个大国的方法,与烹煮细嫩鲜美食品的方法类似。要凭借“道”来处于天下之上,这样那些鬼神之谈就会失效。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不仅鬼神之谈之谈会失效,那些玄学的东西也不会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不仅玄学的东西不会伤人,圣人也不会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只要鬼神之谈和圣人都不伤害人,整个社会就会道德高尚,欣欣向荣。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大国当居于下游,成为滋养天下的慈母,成为天下河流的交会之处。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雌性常凭借“静”而胜过雄性,这是因为“静”处于下的位置。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所以大国如果能够对小国谦敬礼让,就可以取信于小国。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小国如果能够放低姿态地对待大国,就可以获取大国的宽容。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所以说有时候是需要故意去自居于下位而有所图,有时候则是自然而然居下位而有所得。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大国不应过分地想要统治别人,小国也应不过分地想要被人统治。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那么两方都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事实上更强大的那一方应该自居于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

译: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道”这个东西,是万物中最玄奥的,它是善良之人的宝物,而不善良的人也应当保有它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美好的言语可以提高地位,美好的行为可以提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不善良的人怎么能抛弃“美言”和“美行”呢?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所以拥立天子,设置三公的时候,就算是行“拱璧驷马”这样重要的礼仪也不如好好地向这些贵人进谏这个道理的重要性呀。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古代的先贤们为什么看重上面这个道理?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难道不是因为:道对人有求必应,道使有罪之人得以免罪吗?

故为天下贵。

  所以“道”是天下间极贵重的东西。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按照无为的方针去处理事情,不生事端地做事,品尝淡而无味之物的味道。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要能看到(看似)小的东西也有它大的地方,(看似)少的东西也有其多的地方。要用美德去回应怨毒。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要做困难的事,就要从简单之处着手。想做大事,就要从细枝末节处入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所以说)天下困难的事情,一定是从简易之处开始完成的。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重大的事情,一定是从细枝末节处开始完成的。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所以圣人从来不好大喜功,不想着一口吃个胖子,所以他们才最终能成就大事。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一个人如果轻易承诺别人,愿意相信他的人一定不多。如果一个人碰到的事情都太容易,后面等着他的磨难一定会多于常人。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所以圣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会将其看的非常困难,因而全力以赴,(日积月累),最终他们就不会再碰到什么困难了。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

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一样东西)在它还安稳的时候才容易把持,(一件事情)在它还未出现征兆的时候才容易谋划它。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事物)在它脆弱的时候容易消解,(事物)在它微弱的时候容易分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所以)做事情要赶在它尚未发生之前就做好准备,治理(祸乱)要在它没有引起重大混乱之前就完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需要一圈人才能抱得住的大树,它也是从微小的,一点点大的嫩芽开始长成的。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高耸入云的高台,它也是从不起眼的第一堆土开始而被建成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长达千里的旅行,他也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意想要做成一些事情的人反而往往会坏事,对某些东西抓的牢牢的人,往往反而会失去这样东西。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因此圣人不去特地做什么,所以他不会失败。不去努力抓住什么,所以他不会失去什么。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一般人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如果能够在快结束的时候像开始时一样慎重,那就不会有失败的情况了。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

  所以圣人们想要别人不要的东西,不把难以获得的东西看得很贵重,努力学习别人不愿意学的东西

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补救其他人的过失,使万事万物回归自然的状态而不敢妄加作为。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

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译: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古代那些善于依道治国的君王们,并不是想办法让老百姓弄清楚一切,而是想办法让老百姓变的愚钝。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老百姓之所以难以管束,就是因为他们的小聪明太多了。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所以,靠小聪明来治理国家,反而会成为国家的贼人。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不靠小聪明来治理国家,这才是国家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了解上面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区别,是治国者的必修课。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常常能够了解规则,就可以称得上是具备“玄德”了

玄德深矣,远矣,

  “玄德”深奥辽远。

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它与一般的事物(直觉)是相反的,但遵守它之后才能获得更大意义上的一帆风顺。

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长江与大海之所以可以成为容纳百川的王者,是因为它们善于处于下位,所以它们才才能成为容纳百川的王者。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所以圣人想要居于人上,就必须在言语上(谦虚谨慎),自居于人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想要领导人民,就必须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别人之后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因此圣人才能处于高位而不使百姓的负担加重,才能领导百姓而不伤害百姓的利益。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因此天下乐于推举他来做领导者而从不厌倦。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因为他(这样的圣人)从不争什么,所以全天下都没法同他争。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

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所有人都对我说:“道”的概念太大了(太抽象了),跟什么东西都不像(根本想象不出它是什么样的。)

夫唯大,故似不肖。

  (而我说)就是因为它包罗万象,所以才不像任何东西。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如果要是像某个具体的东西,那“道”不就成了细枝末节了嘛!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我有三样宝贵的理念,一直保持着。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第一叫做慈爱,第二叫做俭吝,第三叫做不敢争做第一。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因为心中有慈爱,所以才能为了一些事而变得勇敢;因为节俭所以才能大方。(注:做事保守,所以才能有更广的选择余地。)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因为不争做第一,所以才能有时间和空间去磨练技艺,让自己变得更好。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

  如果现在舍弃掉慈爱而追求勇敢,舍弃了节俭而追求大方;

舍后且先;死矣!

  舍弃了居于人后的位置而追求第一;那就要步入死地了。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慈爱这个东西,战斗要靠它才能胜。守卫要靠它才能稳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上天想要搭救一个人,就会(赋予他慈爱的特质)用慈爱来保护他。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

善为士者,不武;

  善于做武士的人,不会恃强凌弱。

善战者,不怒;

  善于作战的人,不会暴躁易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于占胜敌人的人,不会给敌人机会。

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于用人的人,会想办法处于别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这就是所谓的“不争”的品德,这就是所谓的用人能力,这就是所谓的与天地古今的真理相一致。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

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译: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在用兵方面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不敢把轻易主动进攻,而要保持守势(时时刻刻保持谨慎)。

不敢进寸,而退尺。"

  不敢轻易向前推进寸步,如遇风吹草动,却要尽快向后退却很远。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

  这就叫做虽然有行阵,但心里要当作没行阵一样,虽然有手臂可以,但要当作没有手臂一样。(保持谨慎)

扔无敌;执无兵。

  虽然有敌军,但要当作军事操练(保持平常心),虽然有兵器,但要当作没兵器一样去考虑情况。(保持谨慎)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临敌之时)最大的灾祸莫过于轻敌了,一旦轻敌,我们所保有的那些珍贵的东西就都丧失了。(冷静,客观,眼界等)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所以当两方的兵力差不多的时候,悲愤(而变得谨慎)的一方更容易取得胜利。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译: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我说的话很容易听懂,很容易践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然而当今天下却没有人能够真正领会我的意思,没有人能够按照我的意思去践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但凡言论皆有其宗旨,但凡做事都有其规则,正是因为(天下人)所知有限,所以才不了解我的主张。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能够明白我的的太少了,能够按我说的方式去践行的人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唉!)所以说真正的圣人往往外表简陋而胸怀真才实学。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

不知知,病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

知不知,尚矣;

  (一个人如果)明白自己对很多东西有所不知,那就很不错了。

不知知,病也。

  (如果他)明明不知道却要摆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那他就是出了问题。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圣人没有这种问题,是因为他们把这种问题当作是问题。(重视这个问题)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只有把问题当作问题,(才能认真对待),才能不出问题。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译: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如果)老百姓不畏惧(统治者的)威严了,那么令统治着畏惧的威势就要到来了。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不要协迫百姓以至其居无定所,不要压迫百姓以至其生计无所着落。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只有不去压迫他们,他们才不会厌恶统治者。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所以圣人了解自己的地位却不去彰显自己,爱惜自己却不以自己为贵。

故去彼取此。

  他们总是有所取舍(选择自知而抛弃自见,选择自爱而抛弃自贵)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勇于有为则会造成牺牲,勇于后退而承担名誉损失,则会留下活路。

此两者,或利或害。

  这两种情况,一个有利一个有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上天总是对某些行为有所厌恶,但谁又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是以圣人犹难之。

  所以圣人会把这个问题看的很重,(仔细反复地考虑)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天道(规律)是:从不与人相争却能善于取胜,从不直接回应别人却能让别人领会意思,不召唤别人却能让人自己前来,安然生活却能让一切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上天的规律广阔无边,看似宽舒却从来没有疏漏。(没有事物可以逃脱自然规律)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译: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如果)老百姓不畏惧死亡,又怎么能用死亡来吓唬他们呢?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倘若老百姓一向是畏惧死亡的,那么对于那些作奸犯科的人,我们把他们关起来杀掉,还有谁敢再犯呢?

常有司杀者杀。

  社会里总有专管杀人的人。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如果代替专门杀人的人去杀人,就像是代替木匠大师去砍木头,(做这种事的人里面)很少有会不伤到自己的手的。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老百姓饿肚子,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要求的粮食税太多了,所以他们才会饿肚子。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老百姓难以治理,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总是想要特地弄些事情出来,做出政绩,所以才难以将百姓治理的好。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老百姓不在乎死亡,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追求生活享受,所以他们才不在乎死亡。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只有不因求生之厚而欲有为(因追求生活享受而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人,要比重视自己生命的人要贤明。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柔软,它死后就会变得僵硬。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草木活着的时候柔软而脆弱,它死后就会枯败。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所以坚强与死相伴而存,柔弱与生相伴而存。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因此军事实力过强反而会遭到毁灭,木头一旦过于坚硬,就容易折断。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由此可见,相比之下)强大居于下位,而柔弱居于上位。

  注:柔弱优于强大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这世间的规律,难道不和拉弓一样吗?

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拉弓时)举得太高了,就放低一点,举得太低了。就抬高一点,弦拉得太满就放开点,拉的不够就再使把劲儿。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按照世间的普遍规律,多出来的东西会减少,不足的事物会被补全。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而在人类社会的规律却不是这样,在这里不足的人会进一步被剥削,从而供奉本就富裕的人。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谁能有富余来供奉全天下呢?只有那些想法行为符合规律的人。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所以圣人做事却不自恃功高,成就功名却不自处高位,他们不愿意被当作贤能之士。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译: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天下没什么比水更柔弱了,但攻坚能力再怎么强大的事物也胜不了水,这是因为水是无法替代的。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弱能胜强,柔能胜刚的道理全天下的人没有不知道的,但却没办法将其落到实处。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所以圣人说:“能承受国家的污垢(耻辱),这个人就可以说是社稷之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能承受国家的不祥(灾祸),这个人就可以成为天下的王。”

正言若反。

  正着说的话听上去就像反话一样。(注:真正靠谱的话听上去往往像是胡说八道)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

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

和大怨,必有余怨;

 大的恩怨即使得到和解,必然还会存留有余怨(无法完全和解)

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所以)怎么能把报怨以德当作是一件妥善的事呢?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因此圣人会牢牢拿住契约(与别人的约定)而不去过度苛责他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有德之人会管理契约(与别人的约定),而无德之人总是想尽办法让别人尽快把事情贯彻落实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尽管)世间规律从不亲近任何人,但善良的人却常能获得帮助。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至治之极。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

小国寡民。

  保持较小的国家和人口规模。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国家富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不需要加以使用;(就可以让老百姓过的很舒适)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使老百姓看重死亡而不会远走他乡。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这样一来)即使有车船,也没有机会乘坐。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这样一来)即使有护甲兵器,也没有机会展示出来。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使百姓回归到结绳记事的状态中。

至治之极。

  (这就是)政治治理的极致了。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要让百姓的食物变得甘甜鲜美,衣服变得华美,让他们住的安全,让他们乐于遵循习俗。相邻的国家互相看得见,互相之间的鸡叫和犬吠都能听得见,而他们的百姓从出生到死亡都不会互相来往。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真话往往不那么动听,而动听的话往往不那么真实。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善良的人往往不善言辞,夸夸其谈的人往往不会太善良。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真正的智者不会显得广博(无所不知),显得广博(无所不知)的人往往并不是智者。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圣人从不谋私,(然而)他们为别人付出之后自己却拥有更多,他们大方施与别人之后自己却收获了更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这世间的规律,是利于万物而不去妨害它们。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做圣人的方式,是做事却不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2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5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9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8评论 3 4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73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2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5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60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02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3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7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老子道德经解上篇 憨山大师著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妙行如涣阅读 34,689评论 6 39
  • 今天是2017年1月26日了,明天就是除夕夜。除夕,我们也管它叫大年夜、年三十,是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
    阿逢阅读 201评论 0 0
  • 2010-12-26 14:47 岁月无声消逝,年轮更替,转眼又到了年底,又到了工作和人生总结的时候。一年来,我仍...
    夕阳醉梦阅读 316评论 0 0
  • 活很多 锤子不能停 更不能随便放 它得在跟前 用着方便 旱烟得抽 用洋火点燃 用力一咂 那味儿传到每一个毛孔 舒坦...
    信陵脱剑阅读 21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