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题,抛出些许发散点
中国的八卦真的只有八种卦象吗,小编了解了下山海经与中国九州算数,记99乘法口诀表。又找到写历史也不知道是不是野史个人感觉这种说法文史考献有点太野,但抛弃主观,论断有些古人整理文献又在情理之中。
在周朝周文王那个年代,根据中国历史记载,那会儿中国对自然崇拜,艺术政治应用里基本建立在图腾上。
山海经记载,西王母是个有獠牙长相很像有四肢狗的动物,而中国图腾文化在早期伏羲就有记载。
再说,九州算数乘法口诀表中的九在中国东方文化里代表至高天,都说三阳开泰,泰卦,野史记载在文王开八卦的时候,天地不让开出第九种卦象,说怕操纵妖兽鬼神, 这让人不禁联想山海经中的生物,是不是就是说的他们中国的神灵。
山海经存在有这个西王母。
在了解八卦还有围棋中的定式中,人们好像真能以象算出五行当局形式。天上天宫的88星宿,映射了宇宙不同万象,那么疑点来了。伏羲当时观看太阳运行日月兜转宇宙万物的轨迹,测算出来日夜交替的时长,既然他能算出来,周文王又在周朝推演出八卦,加上我们今天发明的计算机,也预测出了不同算数结果,说明事物是用条件判定数。
二】——发散,将自己放在历史角色中
1、那么一切天机既然都是设定好的,那么创造我们的这个所谓世界也是这个穷奇天道,是不是当我们洞析天穹就不顾一切去破局破天机。
2、第二个疑点如果西王母这个设定真是神仙不想让人算出天的命理操控为万物生灵,那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被西王母等神灵创造出来。
其实我们在写小说的时候小编就思考,使思维发散这上面,得出一个结论——设局者也就是拥有上帝视角的人即造物主,他知道结局跟设定,但他们控制不了发展,而被造物能控制发展派生不同路子走向不同结局。
可结局不是结果,结果是造物主判定,结局是发展判定。
那么我们在思维拓展下,当我们去写小说,我们也就明白,作者知道结果。这个人是设定死了,至于怎么死看成立什么条件。创造者有点类似幕后者而荣耀属于角色。
下面我们转下一个问题。
角色是第一个要吃设定的人,那就是主角。昨天小编自己有看电视剧“达芬奇的恶魔”,有这样一幕,就是达芬奇在冒着生命危险的时候,将世界众人问题解决了,却和所有人一样不敢上前跨出那一步尝试问题解决后的成功,在场没人敢跨出那一步,因为,都怕死,但是达芬奇的搭档伯爵踏上去了。达芬奇说了一句:知道他为什么是伯爵了吗,因为荣耀都属于他一人。
所以身为作者我就想这个跟第一个吃螃蟹的意思不一样。就像人为什么会崇拜权利而不是在乎他曾经是怎么登上王座的一样,所以达芬奇口中的荣耀就是大概这么个意思----第一个以身试法,过了,荣耀都属于一人。
图取自LOFTER,ID为:大道废有仁义
三】——问题,总结以上点出所学不懂和明白的,再跳跃一步说。
那么言归正传,小说作者手底下的角色,如果说我们设定结果,角色控制结局与发展,那么作者不干涉角色文中的成长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是小编我看三体小说里作者普及的一个常识给记下来了,现在有些理解了。
那个三体作者文中角色说,只要不干涉角色,跟踪角色而不影响角色的成长,这是文学家的一种修养。】
但发散到这我们就有一点不明白了。】
【小编写这大长串除了发散思维还是带着问题要带着大家一块学习今天内容的】
立问:我们很想明确的问——角色是独立于作者的吗,角色是否是作者意识形态里的投影。还是准确的说,当我们没经历过小说里面经历的事情,我们是作者或者在很多很多导演眼中,这些角色这些演员在塑造不同人的时候,如何抛开自己的?
难道表演是一种感觉?
写作是一种感觉?
写活一个人也是感觉?
作者在写他或演绎他时脑海里投射出他的感受?
如果上诉说的是真的我们大概整理出塑造某一个角色的不同4种状态-----
第一种,角色本身就是作者或扮演着的本体性格,就是演自己杜撰自己。
第二种,扮演角色,能体会角色去干涉角色的所思所想。作者以演绎者扮演者的身份将自我缩影投射故事中,是本体影响角色,尝试演绎什么就是什么,用角色连贯的机械动作配合因条件建立的表情肢体感觉感染群众,但无体会。
第三种,成为角色,生活中投射了角色的影子,受角色影响,一个人演绎的都是这类角色,一个人可以演绎多种面相,也就是所谓一张皮多面化。
第四种,演绎的一种感觉,主人格不干涉角色,可以用绝对的上帝视角了解角色生活所在环境心理包括举止,都能彻底在心目中杜撰出来,因人与人相处反映了个人习惯和外力侧面激发情绪的点连贯爆发出来了。
【插播】这里的编排也考验编剧的功力就是建立剧情所触发角色情绪,这种可以为演员搭建爆发情绪的能力,足够可以说明编剧的功力。例如猫妖传里面有场景,白居易上楼急迫寻美人,编剧这里安排了一个店小二客串。这个店小二可算猫到白居易来妓院了,忙上前说:先生,我将您衣服从典当行赎回来了,白居易再波着袖子说——去,在给我当一回去,然后应接不暇上楼继续寻美人去了。龙套的巧妙运用实现主角对美人的在乎,点名当下情节的目的--寻美人,体现给观众反应这个美人点多漂亮啊!又对当下情节侧面令主角情绪积增爆点,就一个泼着袖子:去,再给我当一回去,冲着店二就释放出对美人急迫的心。(就这里这么玩特别体现编剧功力。)
然后对对感觉的拿捏,可以以这种心境演绎不同角色不同人生,领悟不同角色赋予某件事件的特殊性,事件也是促成角色情绪的各种爆发。【条件筑构可以理解为梗】
最后问题:回到实际难点,能做到如何不干涉角色达到文学创作的修养跟目的,另外要经历什么样的调整可以促成进入书中把人写活。小说作家该从影视剧中的演员如何吸收这种不干涉角色内在本身的能力,从而可以彻底让我们挖掘角色去。
备注:小编我第四点没有说完,感觉第四点自己说的欠点火候,说的还不够健全,评论区可以评论交流,探讨性的学习。结束后我们可以交流点赞,对小编咱们需要一起努力的小伙伴咱们可以点个关注。
另外本次也留了个小测试,题目是——什么是上帝视角,然后尝试50个字杜撰一个故事情节。
备注:除了用上帝视角杜撰文章,我们静态描写能不能运用上帝视角,中西方描写上的差异在哪?有无视角上差异?例如场景描写中运用上帝视角去写,你们又是怎么做到的?我们评论交流区除了交流本次话题还可以尝试试炼下写写这次测试,对自我水平有个逐步了解。
咱们下期话题——何为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上帝视角。
备注:多产同人文在创作个人小说对角色感觉的拿捏有很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