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上课回来,整理心态,重新开P,发现对着孩子比较容易接纳,对着大人就比较困难。
白天讨论第三法,突然很有收获,一定要在自己无问题区的时候去沟通,而不是发生的当下,第三法适用于长期存在的问题。另外要打开脑洞,找到奇思妙想,找寻解决方案。还有就是所有的行为发出,一定要进行后续评估,这是以前忽略的地方。
晚上元宝仍旧是睡眠推迟,导致睡觉晚了,十点开始进入故事环节,讲了三个故事,元宝又开始:“再讲一个嘛。”
心里一咯噔,注意自己说话方式:“嗯,宝宝还想听妈妈讲故事啊!”没有往常的直接拒绝。
元宝:“是啊。”
“妈妈不在家,宝宝想妈妈多陪你玩一会。”
元宝:“是啊!妈妈陪我玩一会。”
“宝宝不想睡,还想再玩一会。”
通过几轮,貌似真正的需求是不想睡觉,妈妈陪玩一会,而不是想妈妈的陪伴太少,好像玩的需求更大,因为有的对话,元宝没接茬。
倾听后居然没有进入大哭模式,给自己点赞,有进步。
换个模式,进入和元宝对话故事中,一边关了灯,元宝没有反对,对话故事讲了两个。
看元宝没有情绪,发出了一个面质我信息:“晚上宝宝睡得晚,妈妈也不能睡,妈妈很累,想早点睡觉。我们一起想想办法,让你也开心,我也开心。”
元宝:“什么啊?”哦,没听懂。
接着来:“就是我们想想办法,早点睡觉,既能让宝宝多玩会,也能让妈妈早睡。”
元宝:“我没有办法啊,不知道啊!”
“我们早点洗澡,你看好不好。”
元宝:“好啊,我们早点上床。”
“这是个好办法,还有呢?”
元宝:“你早点回家。”
“这个办法不错。”
元宝:“没有了,别的办法你不接受。”哈,这个嘛……也知道啊!
“什么办法都行,说出来妈妈才知道,我们一起商量啊!”“那在姥姥家吃完饭就出来,早点到家,这个办法么?”
元宝:“可以啊!”
整个过程气氛不错,但我估计元宝没太搞清楚状态,看看后续发展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