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的修行之路(学习笔记第9篇)
继续学习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彭凯平教授的情绪管理课程,今天咱们探讨一下失望情绪,如何让失望变成希望。
案例:我们都有过失望的情绪,对自己失望,因为自己的计划没有完成,对孩子失望,因为没有成绩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对朋友失望,因为他为什么和我想的不一样呢,这中间引出“我执”的概念,也是听到读友提到这个词,我百度查询了下,分享给大家:我执是佛教用语,我执,也就是执着自我,即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以我为前提,对任何事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我执”佛教中指对一切有形和无形事物的执着,指人类执着于自我的缺点。包括自大,自满,自卑,贪婪……,放不下自己,心中梗着非常大、非常粗、非常重的「我」,执着自己的想法、做法、人格等,提不起自己和他人的义务与责任,自我意识太强而缺乏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或太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等等。我们的痛苦就是来源于「自我」。「凡是真實的,不受任何威脅;凡是不真實的,根本就不存在。」当,了解这些内容后,我们的认知就显得比较重要了,我们要客观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强化自己的不足,我们要知道自己有优秀的品质,告诉自己:我很优秀,我愿意通过努力提高自己帮助他人,我要即可行动,你愿意和我一起开始尝试改变和优化吗?因为我发现如果不改变,你今天所作的事情必然是昨日的循环,没有新意没有动力没有突破没有改变,进步岂不是空谈?来,动起来!
当你发现事实跟你想的不一样,你会感到失望。“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就是失望情绪的真实写照,用我们现代的语言解释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很失望。
荷兰心理学家Marcel Zeelenberg研究失望时,让人们回忆一件令他们非常失望的事情。结果发现,失望的时候人们会感到无奈、无助,什么也不想做,想逃避现实。
心理学家研究了人们负面情绪的频率后发现,失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频繁出现的负面情绪之中,紧跟在焦虑和愤怒的后面,位列第三。所以我们更有必要去了解失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失望情绪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对自己的失望,一种是对别人的失望。
对自己的失望,与个人成就息息相关,心理学者称之为outcome-related disappointment。打个比方,自己头悬梁锥刺股般刻苦学习,依然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就会对自己很失望,甚至恨自己无能。表面看,对自己失望是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实际上是走进了幸存者偏差的误区,也就是幸存偏误,有“幸存偏误”的人数量极其庞大。具有“幸存偏误”的人认为只要勤奋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只要优秀,就一定会被认可。
我们对自己失望,是因为我们高估了自己,因此,当我们在筹划任何事情时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做最坏的打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现实地判断当前的形势,更有机会获得成功,重新焕发信心。
研究表明,相较于对自己的失望,我们更容易对别人失望,心理学者称为person-related disappointment。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对你太失望了。”当我们说出这句话时,我们是把情绪的掌控权交给了别人。亲密关系中,我们最容易说出这句话。
案例: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失望的言语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我们一定要避免使用,当你发现孩子的成绩不如人意,当你发现孩子拿着手机不松手,当你发现孩子不停的照镜子,当你发现孩子不想学习只想打游戏时,作为家长,作为要引导陪伴他度过一生的朋友,我们要放下自己的情绪,从这种现象当中去探索答案。运用正确的方法让自己先安静下来,用ABC的理论引导自己去分析如果改变B,有多种B的可能性,我们需要认真的反思,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阶段,不夸张的说都是通过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来感知和认识社会,我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们的灯塔,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做了什么,做的怎么样?我们是否需要如第一段当中所说,着眼当下,开始行动!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一起来讨论交流。
我们永远不要强迫自己去改变别人。强迫另一半改变,某种程度上,说明你认为他有缺陷有不足,有让你不满意的地方,这是对另一半的隐形指责,言外之意,现在的我在你眼里,是不够好的?你因为喜欢我爱我才嫁给我,我以前就是这样,我现在还是这个样子,你突然对我不满意了,你是不是因为别的目的才跟我结婚?你想改变我,让我变得更好——我做得好,你接纳。我做得不好,我不改变,你是不是就不接纳我了?
每个人都很排斥、抗拒被这样对待,你最终会发现,改变别人是注定失败并且失望痛苦的事。改变是互动的过程,你能做的,只能是改变自己,你改变了,周围的一切就会改变来适应你。
尽管失望会给我们自己、给我们所处的关系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我也要为失望说说好话。当你失望了,首先要积极地看待失望。没有期望就不会有失望,所有的失望都在亲密关系或者良好的关系基础上发生的,如果你对关系毫不在乎,你就不会有失望,说明所有的失望都可以改变,因为它是建立在好的基础之上。
所有的失望其实都有变好的动机,换句话说,“我对你太失望了”,是希望我们还可以和好,我们还可以变好。如果一个人连这句话都不愿意说了,基本上表明他对你已经绝望死心。听起来是一个特别负面消极的表述,其实是一个积极的表述,因为这代表了一种和好的愿望、行动的动机和自己认为清晰的一个标准。
如何不用“我很失望”这句话来表达埋怨是一个重要的生活技巧,这也是我们积极心理学可以给出建议的地方,我们建议要使用合理的埋怨方法,老公做错事让你失望,你忍着不表达,是最具伤害性的方法,结果就是他不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你会更加失望。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就是沟通交流,妥协合作,“我很失望”,要说为什么失望,你做错什么了,双方坦诚地讨论这个问题。讨论的过程就是自省与成长的机会。在自我审视和重新评估失望事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产生深刻且有益的智慧,并从失败的经历中获得经验。
如果发现自己总是遭遇令人失望的事情,可能是时候审视一下自己的行为模式了。可能是你不当的行为模式让事情的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比如,在沟通的过程中,自己是否有清楚明确的向他人表达过自己预期,自己是否听清楚他人的反馈等等。除了注意沟通过程中的细节,还可以反省一下自己的实现期望的方式方法是否过于局限。“条条大路通罗马”,当发现自己的预期总是实现不了的时候,可以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真的发现并探索了所有可以帮助实现预期的可能性了吗?
今天的感悟:行动,做一件昨天没有做过的今天想做的事情!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