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经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此句所要强调的是如何实现“大学之道”,如何“明明德”,即讲的是修“大学之道”的次第与通道:知、止、定、静、安、虑、得。如同台阶路桥一样,引导人们拾级而上,达到那个明了光明至善圆满德性的境地,即“明明德”。这是一个人的内圣内明内修之法。
这七个字,古人称为“七证”,它不只是儒家修身的次第,佛家、道家,乃至一切学问修行,恐怕都要依这“七证”而达成,这“七证”实在是一条规律大道,通用法门。
一曰知。知什么?知目标,知自我,知他人,知时局,知自己要什么,要成为什么,要达到什么。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弟子神秀禅师,就直接提出“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知,就是入德之门。知,便是明道悟道的最基本的条件。
二曰止。止,止于哪里,达到什么地步。是方向,是归依,是目标,是定位。在这里就是“止于至善”,止于仁,止于敬,止于慈,止于孝,止于信。即成为一个成熟、圆满、本分的人。不再迷茫,不再徘徊,不再困顿,不再妄想,不再妄为,从此目标明确,志向坚定,心有归依。此时的心已不再受外物的诱惑。
三曰定。心有所止,自然神有所定,不再迷茫,不再散乱,不再放逸,心敛神聚,其心唯一。因止而定,因定而慧。不再外求,而内心安定,心有了定力。
四曰静。心定自静。达到一种心灵宁静、处变不惊、泰然应对的境界。无贪妄,无情执,无嗔怨,无忿恨,无忧恼,也无好恶。心气平和,心正意诚,公正无辟。子曰:仁者静。
五曰安。心静心安,安然处世,方可思虑谋划,安人安世。
止、定、静、安,这是一个自净其意的过程,是一个保持“空杯之心”的过程,是一个不被外物所迷、所牵绊的过程。是一个自定心神的过程,也是一个审察世事的过程。
六曰虑。因心修定,静安,当然便于思虑谋划。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便可得以充分发挥,此虑的过程,正是心“慧”的过程,佛家讲戒定慧三学,因戒而定,因定慧生。“虑”者,从虎从心,吕(侣)声,造字本意即表示面对虎兽危险而担心忧虑同伴安危,因心安然,便可思虑周全,谋划精细,沉着应对。
七曰得。得什么,得道也,得至善之道:明心见性、圆满光明、至仁至善之境。
此则七证,有先有后,以明德为本,次第修身修心,改造自心,提升自我,自然能明德至善。无论职场,还是求学,无不是先明确目标,再修定修静,以一颗“空杯”的心接纳、吸取,思虑判断,沉着应对,必得善报。佛家“戒定慧”三学,可以说也正暗合此意:戒,因心有归依,而恪守戒律,不妄想,不妄念,不妄为,故因戒而定,修禅定,摄受身心,专注一物,不散不乱,只在当下;因为定静,而开慧开悟,洞察世事。正所谓“泰山崩于前而不惊,雷霆起于侧而不动”,此谓大智慧。
现实生活,人人都活在一种竞争之中,外物诱惑,妄念纷杂,常为得失焦灼烦乱,为贪嗔所恼,为痴慢所累,身无所止,心无所依,更无定静安神,左冲右突,左支右绌,焦虑不堪,如果能依这“七证”次第修行,人有归依,心有定静,举动安然,自然智慧明达,趋吉避凶。
《大学》经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读此一句,最是让人感慨。因为,我们常常处在一个本末颠倒、善始寡终、先后混乱的无序状态之中。
物有本末,但我们常常本末不清:
为人,不以仁为本,不以德为本,不以道为本,常常以利为本,以财为本,以名为本,于是争名逐利、物欲横流,每天为房子、车子、票子、面子奔走劳苦,心灵无有栖息,灵魂无有宁止,奔波焦虑,痛苦迷茫,贪情、贪爱、贪恋、贪执,嗔恨、怨恼,无有休止。人生怎么会不出问题?
为家,老不像老,幼不像幼,夫不像夫,妻不像妻,本末颠倒,阴阳错置。多少家庭,老人不在老人位,像孙子一样不被尊重;孙子不在孙子位,像家里的老太爷,像小皇帝;亲子间,父亲不在父亲位,儿子不在儿子位,有多少家庭,当看到孩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时,你会发现,常常这个孩子在家庭里,说话、语气、心态根本不在孩子的位上,不合孩子的“道儿”,而是像父亲,像母亲,像长辈;我曾发现一个家庭,母亲永远让自己处于一种小仆人、小女人、小女儿状态,对儿子百般讨好、巴结,完全没有了应有的母子关系,无形中变成了姐弟关系,甚至兄妹关系、小情人关系,这是多么可怕的家庭关系失序。我还见过一个女孩子,一心要做妈妈的保持者、依靠者、拯救者,因为爸爸早年出了轨,于是她也成了爸爸的讨伐者、审判者、排斥者,这个孩子过早地承担着本不属于她的命运,她怎么可能活好她自己?
为事,在公司单位,常看到领导不做领导事,一心抓一线员工的具体事,员工不做好自己的员工事,常常把心思用在评判领导的好坏上,就如同太阳系里的几大星球,月亮总觉得地球不应该在那个位置,不应该那样转,地球总觉得太阳那个状态不好,这岂不是关系大乱?
物有本末,是宇宙大道,永恒不变。在家庭里,父亲永远是父亲,绝对不会有一天变成儿子的其他什么人;母亲永远是母亲,绝不能因为母子感情深厚就突然变成儿子的妻子或情人,否则就是乱伦;单位,领导就是领导,员工就是员工,每个人必须各尽本分,各守职位;宇宙间,也必然是各有系统,系统中各有主次,各有本末。守本安序,才能正常、健康、良性、有序发展,在发展中“新民”——改革、创新,固本出新,是一切系统健康发展的前提。只有组织系统的健康发展,人们做事才会善始善终,有始有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先说“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张一驰,之谓道;率性(纯洁无染真如之心)之谓道;知所先后,则近道。
道是什么,道就是事物两面的对立统一:阴阳、张弛、先后,它就是事物最本原的样子,最本原的规律,纯洁、无染的真如状态。佛家视宇宙万物,为因果轮回,缘起性空;道家视自然万物为阴阳转化;儒家视人伦,仁义为本,明德至善。当我们明白了事物的本末,知道了先后次序,无论为人为事,为家为业,都能趋向大道,顺利圆满。
以上,为《大学》首章,告诫我们,如何内明、内修、内证、内圣,如何次第修道,明德至善,从而把对自己的修行,投射到家庭、社会、事业、国家、天下。生命就是一种投射,自己的心就是发射塔,家庭、社会、事业、国家,就是幕布,故曰:修身为本,而后家齐,国治,天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