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徐则臣的小说《逆时针》。不由得一声叹息。书中老段老顾去北京,到儿子家想帮忙,伺候儿媳妇月子,却因观念、生活习惯的不同,内心受挫的无力感与失落感,还有老来北漂,离井离乡的孤独感,真实又心酸。
故事核。事业有成的段总父母来城里看望生孩子的儿媳。发生的农村父母与北京儿媳的予盾及城市生活的各种不适应。
一、开篇
我和段总去车站接段总的父母。用老段眼中看新闻有个国家着了火,半边领土都烧红了。段总的父亲刚抽完烟,丢烟头时对儿子说:“地方小就是没办法,一把火都扛不住。”来衬托北京的大。还有那只破旧的藤条箱,看出老段夫妻俩个是很节省、很怀旧的人。
段总的父母得知儿媳生孩子的消息,决定前往城市看望为起点。这一事件引发了故事的后续发展,段总为父母地到来,让我帮忙租了一套一居室的平房,和我是邻居,可以在段总忙时,我方便照应一下。这说明段总很了解父母的秉性与做事方式,为减少婆媳矛盾提前做了工作。
但在他的父母来看,来北京却不能和儿子住在一起,是被拒到儿子家之外的外人了。
老段说:“不是住二十一层吗?”“这是您和妈住的,”段总关上车门开始拿行李,“租的。”老庞掐了老段一把,说:“平房好,踏实。住高了害怕,都到天上去了。”
这几句对话,写出了父母失望又不想儿子为难,自我安慰的心态。
父母的家永远为儿子敞开着,但儿子的家却不一定为父母敞开。
老庞看见老段正在点烟,一把将香烟从他嘴上揪下来,说:“就知道烧你的白纸棍!把鸡蛋拿出来!”老段把嘴角往上拽拽,从包里拎出一塑料袋挤扁了的煮鸡蛋,起码有十个,屋子里一下子充满了刚刚变质的煮熟的鸡蛋黄味。
他夫妻两个的节俭再一次有画面感有味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 发展
1、城乡差异
老段老两口在山城小镇上,环境美空气好。在北京拥挤的大杂院里,喘气都压抑,幸好有个小公园可以逛,还有端阳和小米可以聊聊天。也去过几次医院,和儿媳也聊不到一起。
2、儿子是个成功的人
当儿媳妇不让去医院后,老两口无所事事。儿子让他俩去自己家打扫卫生。老两口看到儿子的家达成了共识。
第一,这是个好家。
第二,看样子儿子的确闹大了。如果说他们还有第三个共识,那就是:好,真他妈好。“他妈”是老段加上的。
这么大的房子,是儿子的家,却不是老两口的家呀。
儿媳妇早产进了产房,老庞去医院。这时候还不忘把她的那套家伙带上。
生下的是个女孩。重男轻女的老思想,让老两口很不开心。
3、是否母乳喂养与起名的予盾
生下孩子后,儿媳为保持身材,坚持进口奶粉喂养。这让婆婆老庞很不理解。
起名字的予盾,老一辈起小名贱名好养活与儿媳媳的洋气名字起冲突,最终依儿媳妇说了算,老段老庞退让为结束。
瑞阳与段总的这段对话,说明段总是个人格成熟的人,以小家和睦为原则。
“没办法,”段总说,“有孩子你就知道了,烦着哪。我爸妈是不是不高兴了?”“段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抽空替我说说,我也不容易啊。想把两头都摆平,怎么就这么难呢。”“比当老总还难?”“难太多了。哪天你能把三个家都摆平,你做我老总。你看,她生孩子,非常时期,你让她一天不高兴,她可能就像慈禧似的,让你一辈子不高兴。再说,别扭起来对身体也不好,也搞得大家更生分。只好委屈自己爹妈了。你说是不是?”
4、养育孩子的予盾
儿媳妇出院,老段照顾了几天,儿媳妇就找了保姆照顾。老庞有些失落,但也接受了这个现实,重回出租平房和老段生活。
5、父母暖情
小米查出卵巢有问题。住院手术期间,老段老庞先冒充端阳的父母又冒充小米的父母。给予了端阳和小米这对北漂的小夫妻无限的关爱和支持。
这我有了感觉。我爸妈、小米的爸妈,他们不知道小米现在正在手术室里,很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对两头父母,我们俩向来报喜不报忧,不想让他们担心,担心也使不上劲儿,反倒把他们的生活弄得一团糟;此外,也是虚荣吧,不想让他们知道我们“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也并没有觉得有多不容易,很多年轻人在北京都这么过,有的甚至还不如我们。我和小米一次次和父母说:“不错,挺好,一切都好,很好,相当好,你们就别操心了。”我一直认为,我们应该有能力过上一种不需要父母操心的生活。“对我们做父母的来说,”老段吐一口烟,忧伤地说,“帮不上忙更操心。等你们做了爹娘就明白了。
老段的爱与关切,还有伤感与难过。可怜天下父母心。
6、珍宝蟹事件与母鸡事件。
老段与老庞拿着一千元钱去买珍宝蟹,发现很贵不舍得。为了买一只半死的蟹,老段抽一根烟去看看,再抽一根烟去看看……终于花了六十元买回一只死的珍宝蟹。儿媳妇本意是让这老两口也尝尝鲜,了解了原由后,也哭笑不得。消费观念的不同,这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也许一辈子也改变不了的。
精心用中药喂养的母鸡带到北京来,老庞精心熬制了鸡汤送了去。儿媳妇说自己从来不起鸡汤,让老庞两口子和保姆吃了吧。
老庞感觉脸上的皱纹在一根根往下挂,如果对面有镜子,她相信镜子里一定会出现一张难看的苦瓜脸。老庞在那一刻绝望极了,儿媳妇没有错,毛病都出在自己身上。
小郑发现情况不妙,赶紧补救,说:“妈,我的意思是,您喝吧。”
老庞从众多的皱纹里挤出两个嘴角的笑,说:“我喝。我喝。”当然她不可能一个人喝,段总不在家,她和老段和小王把鸡汤喝了,把鸡肉吃了。看着老段和小王勤奋地咀嚼,大口喝汤,吃得虎虎生风,老庞眼泪都快出来了,自己一口都吃不下。大半年哪!
第二只鸡煮了就给小米喝了。
老庞的伤心肉眼可见,她感觉自己的用心和爱被儿媳妇辜负了。
儿媳妇也很无辜,她不喜欢吃鸡,也没有体会这只鸡代表的那份爱。
这件事谁也没有错,只是婆媳间没有沟通,按照喜欢的方式去爱别人。
三、结局
老段想回老家。老段在北京觉得自己很多余,也没有什么事干,老段无聊之际去公园和小狗玩。被瑞阳找回后,想回老家去。结果傍晚老段出事了,摔倒送到了医院,诊断短暂性休克。治疗一段时间,就出院了。
出院后,还是想回老家。老庞要留下,有时去儿媳妇帮帮忙。
老段临走的那一天早上,突然中风了。
老庞急忙跑进屋,看见老段拼命地对她挥动右手,右腿也在动。左侧睡姿,左胳膊左腿都压在身底下。老段的表情和动作都有点儿怪异,枕头上流了一摊口水。他碰掉了床头柜上的玻璃杯。不太像老两口儿之间的撒娇,也不像开玩笑。老庞问:“怎么了你?”老段喔喔喔地说:“我,动,不,了。”
当时我在做一个分成两半的莫名其妙的梦:一半的梦中出现一条小路,越走越窄,让人担忧;另一半梦里,很多人像瓶塞一样挤在电梯口要进去,电梯门却迟迟不开。我就醒了。
端阳这个梦代表着什么?越走越窄的小路,感觉前行的空间逐渐变小,对未来走向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焦虑与不安。回乡的路已走不通了?
梦里许多人挤在电梯口却进不去,电梯门不开,代表试图融入某个集体、获取某个机会,却受到了阻滞,内心处于一种急切又无奈的状态?拥挤的北京也不欢迎他们?在北京生存下去也很难?
一直忙到下午三点才吃午饭。我和段总坐在医院门口的小饭馆里,段总无奈地说:“人老了,你弄不清他在想什么。待得好好的,你说你回什么家嘛,你看出事了。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儿子的无奈,我都给你们提供了那么好的条件了,你们还待不住,回老家有什么呀?
老子的坚持,北京不是我的家,儿子的家也不是我的家,在北京没有归属感,也没有被需要的感觉。回老家,才是熟悉的环境,熟悉朋友,熟悉的家,也是身心安放的地方。
整篇文章读下来。第一感受,有钱真好。有钱可以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有套大房子。可以在父母来时,先租套房另住,避免婆媳矛盾加剧。
在乡镇父母和城市妻子之间,段总既要尊重父母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又要顾及妻子的感受和城市的生活方式,这种矛盾的处境反映了城乡融合背景下,一部分从农村走向城市的人在家庭关系和身份认同上的复杂性。作为在城市生活的儿子段总来说,他没有愚孝,他关心父母,但也尊重妻子。他明白父母的需求多源于对子女的眷恋与传统的家庭观念,而妻子渴望的尊重则是构建新型家庭关系的核心要素。所以给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让妻子感受到被珍视。段总在文中算是一个完美丈夫与孝顺儿子了。
老庞老段要接受心理上的分离,儿子儿媳妇是一个家庭。他们也要转变思维与行动。儿子有能力提供好的物资条件,他们就学会享受。要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老俩口锻炼身体,融入当地的老年团体,找到生活的乐趣。
意蕴。就是各种予盾交织在一起。
1、城乡差异与文化冲突:
2、家庭关系与代际矛盾:
3、 身份认同与归属感的迷失:
4、城乡发展差距日益增大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