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月的小组组长,我的目标是不仅要负起责任,做好交作业和点评任务的及时提醒,还要完成对小组成员作业的全部点评,保持我们小组零未交和全部按时合规点评的好传统。
从昨天下午就开始在小组群里做任务提醒,甚至一早上又进行了提醒,希望大家在下午五点之前,就能把作业完成并提交在小组和不出局里,以便于我能早点掌握大家作业提交情况和进行点评,做好单独督促。也不再给大家推送新的分享内容,以免冲淡主题。其实在提醒别人的时候,我是很心虚的,因为我的作业也没有完成。
本周离上次作业间隔时间长了,本以为作业很容易,也看了很多的内容,想了很多的主题,打了很多次的腹稿,但就是没有开始的动作来形成一篇明确的主题成稿,感觉拖延症附体,需有截止日才能医治,也体会到有时候留足够的时间,如果不刻意开始,反倒容易拖延,烂开始好结果,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才好,更加佩服能坚持日更的康大哥。
混沌大学上月对上线课程进行细分,成立了研习社,商学院和创新院三个不同的学习方向。我果断的将剩余两年的学籍从研习社转学商学院,因为里面的课程更契合我的需求。也按要求,在开课前回顾了俞敏洪老师的《领导力原则》,樊登老师的《可复制的领导力》,前阿里人力资源主管张丽俊的《人力资源师是CEO的第一工程》,加上,刚看完主讲哈佛幸福课的老师,泰勒.本.沙哈尔的《正向领导_如何找到最佳领导区》的课程,写写我的心得。
本.沙哈尔的课程通过介绍马斯洛的论文(核心内容是向最优秀者学习,如果想知道如何跑的快,找人群中的平均数是没有用的,只有对标奥运会冠军,研究他们才有意义)和盖勒普的调研报告(核心内容是在研究如何变成更好的领导者中发现,那些了解自己的优势,专注发挥自己所长的人,比了解自己的弱势,关注自己短板提升的人,往往工作和生活得更加幸福,成就更大)。
据此纠正了一个大多数人都认为要补足短板,成为斜杠青年的错误观念。在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要优先关注优势的提升,通过发挥优势,培养和提升自信,并进一步覆盖其他领域,实现一通百通。也提出了他的领导力的五力模型,优势,健康,专注,关系,目的。
向最优秀的领导者学习,首先要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最擅长的是什么?)
其次,分析你的优势从何而来?你在哪里能保持有激情?
问自己,你在工作中能有机会做擅长的事吗?
其实所有的高手都是了解自己>寻找让自己的优势可以得到发挥的地方和环境>培养自信心和气场>通过向高手学习,刻意练习,努力,奋斗和保持激情>实现单点突破,成为行业专家>不断总结和反思,加长长板利用优势,提升自信>选择可以改善的短板,快速学习,实现改进和完善。
听几个老师的讲课以后,尤其是张丽俊分享阿里培养和考评人才的方式和俞敏洪老师总结的24条管理原则和分享他的人生经历,越来越觉得,使命,愿景,价值观不是虚幻的,因为俞敏洪老师在补习班的选择为大家服务,带领同学们一起进步和表现的善良,让追随者们能义无反顾。
听老师自己总结他在北大和在补习班截然不同的气场和心路历程,其实觉得学校按能力和兴趣进行分班本无过错,错的是社会,家长和老师,将其作为智力的评价标准,过份热衷于结果而不是过程。如果俞敏洪不是因为他作为创始人已经把新东方的事业做的很成功,王强和徐小平加入以后,促进了新东方事业的发展,也作为三驾马车并称,按照王强和徐小平的强势,新东方可能也要上演陈晓对待黄光裕一幕。
张丽俊老师的讲课太有料了,对马云和阿里巴巴的众多元老们更加敬重。马云太善于学习和创新,闻味道,配政委,对管理人员360的考评等做法,真是管理的绝招。上对下考评看业绩和管理能力,平级考评看合作意识和心胸气度,下对上考评看人品。湖畔大学的课程开发也很有针对性,人是组织里最宝贵的资源,管理除了提供好的环境,让管理者自己选择气场相投的人(闻味道),核心不就是,明确管理目标,解决意愿问题(愿不愿),提供培训,解决能力问题,出台制度,解决激励等问题吗?
其实,听樊登老师的课,又强化了日本人布置工作的精细(原来余世维举例讲过),在五遍的重复中,将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关键节点和例外事项汇报等一一明确。还有最大的体会是通过敲歌曲的旋律,解释了管理中存在的盲区,在没解释以前,我以为你知道,其实还真不一定知道。所以管理者不要怕重复和麻烦,布置完工作一定要跟踪过程,做好辅导,形成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