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执行过程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从自己近段时间的“反思日记”的执行情况来看,完成反思日记的情况很不理想,由“知道”变成“做到”还是有很长的距离。
第一个就是并没有坚持做到每日反思。
总有各种样的事情(借口)来阻止自己的反思。最后还是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当下的愉悦!
第二个是偶有反思也是非常的随意和粗浅。
好像很难找到最值得自己反思复盘的“触动点”,然后就不断地在各种反思事件上跳来跳去的。
第三个是对反思日记的贪多求全心理。
总是想在反思日记涵盖更多更全的内容。上次总结的反思内容套路,在实际执行中好像给自己增加了无尽的负担,完成这些内容总感到遥遥无期,然后就自然的放弃。
反思日记=精确记忆+控制行为+梳理思路+践行反馈
最后结论:反思日记变复杂了,反而更加不利于执行。
为什么反思总是有这么多问题?
1.为什么会总是难以坚持“反思日记”?
因暂时还没有体会到反思日记带来的好处(价值),即使周岭老师(别人)已经把每日反思的好处写得清清楚楚,但缺乏个人在生活中的真实体验。
别人告诉你的,自己亲身体会的,带来的作用力完全不同。
缺乏正反馈的情况下,反思成了非常可有可无的一件事(做了没好处,不做也没处罚),这样的大脑容易被“自动驾驶”。
在加上对生活中触动点的选择困难,让大脑产生逃避困难、建设耗能的本能反应,最终导致反思不能坚持。
2.反思随意和粗浅,为什么我总是找不准有深度的触动点?
①对生活过程的主动觉察较少,对于一闪而过的触动,当时也许触动很深,但由于没有及时记录,很快就被忘记了!
②触动点其实更多的来自于阅读,而自己却总是盯着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忘记了阅读等多途径得到的间接经验。
③触动点全凭感觉去寻找,有些记录了却没有深入去挖掘,总是想等着以后来思考,结果被新的触动点覆盖,就没了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