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一个17岁的高二少年0因母亲的过激言语跳桥的事,在网上刷爆了。
都说冲动是魔鬼。
在愤怒和委屈等多种情绪点燃的一瞬,暴走的孩子仿佛被魔鬼攫取了心智,从窜出车门到从几十米高的大桥上一跃而下,仅仅5秒,便结束了余下的几十年人生。本是还未正式开场的生命,却以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形式谢了幕。
有人说,“愤怒是令人变得无比强大的捷径”。
诚然,愤怒让人无视痛苦,愤怒令人充满勇气,愤怒使人看淡自己的生命。当一个人不畏惧痛苦,充满了勇气,看轻自己的性命也要完成使命之时,他当然是无可匹敌的勇者。
但我们谁都没想到,17岁的孩子没有因愤怒成为勇者,却因愤怒成为了亡魂。
极度狂暴如泰山压顶般的愤怒超越了对死亡的恐惧,5秒内,孩子所有的情绪都被消解,只剩下了悍不畏死的冲动。
5秒的时间实在太短太短,短暂到无法有足够的时间让一个孩子胸膛压抑的怒火熄灭,理智思考然后大哭一场就此罢休,短暂到没有时间让一个母亲去拉住孩子的手,揽他入怀细心安慰。这短暂的5秒,注定将成为孩子妈妈一生的梦魇,错失于指尖的孩子的衣角,必将在无数个午夜入她的梦。
砰地一声,那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炸开的声音。在17岁少年尚有意识的最后瞬间,可能是怨恨,可能是恐惧,可能是解脱,也可能是其他别的情感或意志在孩子的眼睛里挣扎出来,但也已无人可以解读了。随着他的一跃,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随后汩汩的血液淌的满地都是,浇筑得平整的水泥地质地冰冷而坚硬,我想,如果躺在上面的他还有知觉,一定觉得倍感不舒服吧。
然而,所有的快乐和不快乐一同被死亡过滤掉,所有的正确与错误对于一个已经消散的生命来说都毫无意义。在120到来之前,孩子去了,母亲哭了,家庭毁了,这才是最无可挽回的事实。
类似的剧情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而整件事情的起因,我们猜测无非是母亲的责骂、质问、怀疑,又或者是批评。
夜晚的冷风撕碎了母亲悲惨的号叫,川流不息的车灯光簌簌地拍打着她的脸,穿过她悔恨自责的眼泪,我看到了人类的自私、冷漠和狭隘,以及紧紧扎根在人类本性和灵魂中的劣根性在交织上演。
看到她倒地痛苦的一瞬间,我有些想同情她,但我无法同情她。
2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曾见过许多这样的例子。
泰国的一个便利店里,父亲与孩子发生了争吵,气头上的父亲直接甩给孩子一把上膛的枪,并做出一种嘲讽的样子。谁知,在父亲转身离开的一瞬间,孩子拿起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毫不迟疑地扣动了扳机。
“砰”!父亲转过身来。当看到孩子倒在柜台上的第一时间,他仍然认为儿子在恶作剧装死戏弄自己,于是他狠狠的给了孩子一巴掌。但随后,他看到孩子无力栽倒在血泊中,无法动弹,他才不得不接受可怕的事实随即瘫倒在地痛哭——自己懦弱的儿子真的自杀了!
他或许曾与孩子有过无数次争吵,或许每次他都以胜利者的姿态终结了争吵并因此而洋洋得意——战利品是儿子的忍气吞声和服软,以及自己日益强大起来的自信心和居高临下主宰弱者命运的快感。
但这次的争吵,他终于输了一回——代价是儿子的性命,以及伴随自己后半生无休止的悔恨,和无可挽回日复一日加深的痛楚,并且,他永生都无法再赢回来。
3
其实,出于对孩子的爱,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工作,成立美满的家庭本无可厚非。但作为长辈,试图在家庭生活中不断强化自己的意志和权力,妄想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扼杀其天性,剥夺其自由,决定其归宿,包办孩子的一切,那就显得不可理喻甚至可悲了——他们的人生是有多么的不成功,才妄想借孩子的生命再活一次?
即便他们是长辈,是过来人,也无权主持孩子一生的命运,不能,永远不能!
我们不能一边教会孩子自由而又不给他们自由;一边告诉孩子学会尊重而又不给予他们尊重;一边想让孩子成长却又打压他们的成长,有时甚至吝惜一句称赞和表扬。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做着一边深爱,一边加害,一边在乎,一边满不在乎的事情,以爱之名,却行着奴役孩子的肉体和精神的事实,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绞杀了孩子的爱好,摧毁了孩子的独立人格和尊严,还美其名曰——我是为了你好。
但在我看来,他们并不是为了我们好。
父母对孩子的爱绝不应该是畸形的高标准的要求,更不该是草率而武断的批评。倘若仅仅将孩子的不优秀归咎于孩子本身并横加指责,却不思考更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之法,不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不去培养孩子的能力反而掩盖其光辉,那么孩子的人生将始终黯淡无光。
有人说,任何职业都需要经过培训,然后持证上岗,但可惜,为人父母不用;
有人说,大家都会同情弱者,安慰败者,表扬成功者,但可惜,为人父母不会。
这难道不是一件十分荒谬的事吗?
请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自由,不要再去做那些爱孩子却又加害孩子的事了,只要愿意,人间便可少一桩血案!
孩子不易,救救孩子!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公众号: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