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减肥的过程中“七分靠吃,三分靠炼”,其实我觉得怎么吃也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要先知道自己吃进去的是什么?只有你知道自己吃进去的是什么,才能合理安排饮食。推荐大家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买东西时先看食物配料表,通过配料构成,你大致就能清楚它是个什么东西了。即使看过了,依然没能阻止你旺盛的购买欲,那也请你记住,你是怎样一口一口把自己喂胖的!
随便从超市货架上拿起一包零食,食物配料表中稳居前三的,大部分都有“糖”。我们对甜味的偏爱,从幼年期对糖的渴望就能直观的体现,而大人也常常用糖果来奖励小朋友。因为我们都觉得它代表甜蜜代表爱。但是你知道么?其实糖远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它反倒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慢性毒品”。因为它会使你上瘾,短期使你舒服,长期使你屈服——降低智商、破坏皮肤、导致心血管疾病等等。所以有时候你喜欢吃的东西,可能就是你身体最主要的敌人。
油炸、烧烤这类高油、高盐的东西不健康、更不适合减肥时吃,这点自是不必多说。那么其他东西呢,还有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呢?有,那就是精致米面。虽然大米、白面长得朴素低调,一点儿也不像冰激凌、甜甜圈那些妖艳贱货一样,用华丽的外表来迷惑人,但是它们却也是影响我们健康的重要元凶之一。因为甜品并不是天天都需要的,但是碳水化合物却是我们顿顿都离不开的。你知道么,碳水化合物中的淀粉也是一种糖,它叫多糖。多糖进入身体后会迅速被分解成单糖,单糖进入血液中又变成血糖。换句话说,你的身体对精致米面的血糖反应,跟对白糖一样大。所以即便是看似无害的精致米面,也不能无节制的瞎吃。
这时可能就有人要跟我急眼了,连大米、白面都能被归到不健康的行列,那我们干脆啥也不吃了好了!呵呵,这样问的人一定是没仔细看前面的内容,那么现在敲黑板划重点。请注意,我上面的用词是“无节制”,而中国有个词叫“适可而止”。所以一切抛开“量”,来谈健康饮食或者减肥的,都是耍流氓。
而关于吃不吃的问题,我们先不讨论,我们先看看人体的部分切片,糖蛋白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糖上携带着遗传信息、糖脂组成了人的神经组织。其中碳水化合物在为人体活动供能,顺便还帮人解解毒。所以你说要不要吃呢?
既然要吃,那我们又绕回上面的“量”的问题,你说你把握不好,那就试试我常用的办法:除了每顿尽量控制在7-8分饱的基础外,吃饭的时候按照两口菜、一口饭、一口肉的比例吃。
而这时又的人又该说了,我就是吃的多,一到饭点就饿,我能怎么办?事实真得是这样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paul rozin博士在两个因脑损伤而导致严重健忘症的男子身上做了这样一个研究。在这两名男子吃完午饭后,不到半个小时,再喂其第二顿饭。虽然他们中午饭已经吃得很饱了,但是他们谁也不记得刚刚吃过午饭这件事,所以他们又高高兴兴吃了第二顿。此研究表明,生理上的饥饿感不是他们进食的原因,心理上的饥饿感才是。而我们虽然没有得健忘症,但也常常遇到这些心理性饥饿感,比如无聊时进食、焦虑时进食、愤怒时进食……
所以,当你无意识拿起食物或者是在明明不饿却想吃东西的时候,你可以稍微停下来一会儿,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吃,是真得饥肠辘辘了,还是焦虑了?若是后者,那么你可以细细品味自己此刻的感受,像认识新朋友一样跟它打声招呼:嘿,原来你就是焦虑时想吃东西的感觉啊。我们要记住这种感觉。当然这里我说的记住,并不是打算让你跟它硬碰硬。你都焦虑得不行了,还非不给人家吃东西,这不是让人家更崩溃么?而是在你不是一定非要靠吃东西来纾解情绪时,稍微控制下自己。而不是每次心理性饥饿一来,你就立马妥协。还自认为很酷的,头发一甩,摆出一副忧郁的样子说:哥吃的不是食物,是焦虑。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浪费。你吃的不再是食物,而是“浪费”。
我们都承认东西点太多吃不完叫浪费这点,可是却没有人说,明明都吃饱了,还硬要把食物塞进胃里,也叫浪费。也许这在经历过饥荒的老一辈眼里,这种论调根本就是荒谬的。他们甚至会抄起脚底的鞋呼你,让你深刻体会到什么叫“能吃下去就不叫浪费”。但是要知道,你这次能为了不浪费多余的食物,而进食了比往常多的量,那么下次也能,那以后的下下次、下下下次……呢,你依然能。日积月累下来,你的胃就会被越撑越大。而此时的你,也只有进食比以前更多的量才能感受到饱腹感。而这些你本来根本就不需要的食物,不仅会在你身体里堆积成脂肪,而且会减少世界贫困地区人们获得食物的总量。
有个健身小姐姐的观点我非常赞同的,绝不在不喜欢的食物上浪费一点儿卡路里。若是吃上三口,还是不喜欢这个食物,那就不必再碰。从当下来看这样做确实是浪费了食物,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没有为了不浪费而强行吃下自己不喜欢的食物,避免了接下来吃进更多别的好吃的补偿心理,也不会让自己因为一次次的妥协而把胃壁撑大,挺好!
所以,闲极无聊时别老是想着玩手机,玩玩自己肚子上的游泳圈多好?又省电又轻松。若是还有时间,那就回忆下今天都吃了什么?问问自己,你到底吃进去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