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1日
一晃快一个月没更新宝宝的成长日记了,宝宝都10个月3天了,惭愧。开始是有事耽搁了,后面就是借口几天没写,接着就是拖延没写。
今天开始,继续。
先说说孩子摔倒的事情。
前段时间,在家时带宝宝,宝宝外婆也在。宝宝刚开始的时候坐不太稳,扶站也不太稳。有时玩着玩着就摔倒了。外婆和他麻麻看到孩子摔了,立马去扶起来。我在时,就告诉他们不要立马扶。先观察。如果宝宝摔很重,或者吓到了,或者哭很惨,才立马扶,其它时候都先观察下。如果宝宝摔的轻,哭时很轻,简单闹下,不要去扶。果然效果就出来了。当QQ和YY摔轻的时候,我不扶他们,他们就用手撑起来,一边哭一边看着我。我就安慰说:“没事没事,爬起来!”刚开始他们会哭一会儿,看我不去扶,哭一小会儿就不哭了,接着就被玩具吸引,慢慢就不哭了,爬着又去玩玩具,一会儿又笑起来。再后来,玩着摔倒时,还是会哭,然后望着我,看我没有扶的意思,而且我一直安慰没事没事,他们就放弃等我去抱了,爬一边儿去继续玩。再后来,玩着摔倒了,只要摔不是很疼,基本就自己自然的调整姿势继续玩。孩子外婆和麻麻后来也跟我的做法一样了。孩子摔倒后,我们都是先观察,尽可能的不要依赖我们,更不能养的娇惯,马上去扶起来。都是安慰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但我们有时发现孩子摔很重,或吓得很厉害时,会立马抱起来安抚,让孩子觉得安全。所以,这个度把握好很重要。不能片面的去处理。在我内心里,是希望孩子在摔倒时勇敢一些,独立一些,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在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立马就在。我想这个理念在现在将来,应该都是如此。
这周二,宝宝和麻麻回外婆家,有些想孩子啦。他们现在一天一个样啊,每天懂的东西都不一样,变化真大。QQ已经可以听懂很多单词啦,比如说跳舞,她就一上一下扭动身体和屁股,比如说球球,他就会爬去球那边儿抓小球球,比如说拍手,他就笑着拍打小手,我伸出手跟她说击掌,她大多数会举起小小右手和我击掌,然后我很夸张的退好几步,被她内力震好远,伴随的就是QQ咯咯的笑和不厌其烦的和我击掌。
YY没有姐姐知道的多,但会跟我做拜拜,我每次去上班麻麻和阿姨都会教孩子跟我做拜拜,久了他们就会了。有一次,我急匆匆出门,好像忘了什么似的。走到楼下才想起来,忘了跟孩子说拜拜了。又坐电梯折回家,跟孩子说拜拜,看他们挥挥小手,又才出门。晚上回家时,YY更爱我抱,我回来时,YY会爬到小护栏边,看着我,嘴里还喊着什么呀呀的语言。如果我走开不抱抱他,他就会哭起来。所以,我只好一边告诉他爸爸洗手先,一边快速回来抱抱。YY大多数时候是要麻麻的,有时候跟我玩开心了。麻麻抱走,他还不愿意,会哭,我抱回来就好了。
QQ和YY都喜欢我跟他们玩空中抛起游戏,抱着他们抛起来再接住,再抛起来再接住,累了就举在空中开飞机,飞来飞去,到最后就举到头顶骑在脖子上玩儿。每次做这些我都累满身汗,他们都很兴奋,乐得不行,笑得放肆。而且会吃醋,举了姐姐,就必须也得举弟弟,举了弟弟也得换姐姐。不然,另一个就会哭得很伤心。很有意思!
最近,一直关注教育。自从孩子出生后,我对教育更加敬畏,也对教育更感兴趣。我个人觉得真正做教育,很有价值很有意义。不管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但要做好不容易。我感觉社会上真正做教育的人不多,大多都迎合社会,或者说功利化严重,商业味道浓。我并不反对商业化教育产品,但反对有商业化回报却没有用心去做好教育的产品。靠营销忽悠,劣质教育产品去消耗孩子宝贵的时间。
我觉得教育产品是所有行业里最需要用口碑做基础的行业,因为他消耗的是孩子的童年少年青年青春。
教育产品有些扯远了,回到家庭。
其实教育的基础还是家庭,他奠定了孩子的核心能力和主要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所以,父母在家里的榜样作用很重要,父母的言行也潜移默化会影响孩子。这点上,我觉得老婆做很好。自从孩子出生后,我们家就跟电视绝缘了。我们家电视一直没开。刚开始是大家都不看,后来电视一条线坏了,因为宝宝小,我也一直不修。所以到现在,我们家是不看电视的。孩子满周岁后,我会把电视修好,有些好的动画片,还是要放给孩子看的。为了好好影响孩子,我和他妈都觉得家里多放点书,我们自己读,也慢慢读给孩子听。我有时认为,孩子的未来我们没法决定,但怎样去影响孩子,我们可以努力去正面影响。
写到这里,老婆孩子都不在家,我自个儿睡了。附外婆家拍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