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是我们目前乏味生活能接触到的“最刺激”的事了。
2016年2月14日,一名叫谢天琴的女子被发现死在她的教职工宿舍里。22岁的儿子吴谢宇有重大作案嫌疑。引起舆论哗然的是,吴谢宇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小就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前亲密的叫他“宇神”的同窗好友看到他的通缉令时甚至不敢相信,“他是个天才啊,太可惜了”。2019年4月21日,弑母逃亡三年后,吴谢宇在重庆江北机场乘机被抓捕,舆论又一次高潮,说什么的都有。
其中有一种观点指向了——吴谢宇的母亲。
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吴谢宇这个名字甚至都带着母亲的意志,或许现在这种起名方式已稀疏平常。
1994年前后出生的这一大群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是谁?吴谢宇的妈妈谢天琴是其中典型的一员。谢天琴曾是整个家族的骄傲,她是同辈中唯一的大学生,毕业后成为历史老师,媒体对她的着墨不多,“个子不高、清瘦,喜欢穿深色衣服,戴着金属框眼镜”,2010年,吴谢宇父亲去世后,“她变得沉默而易怒”。谢天琴工作的学校和吴谢宇就读的学校都曾提出给予补助,都被她谢绝,她要靠一己之力,供养吴谢宇求学。
这一代父母中,出现了越来越多有自立意识的女性,她们有自尊心、不怕吃苦,在“允许女性上学”之后,成功利用学业转变了身份,成为了原生家庭的支柱之一,一改从前“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嫁人之后,仍然承担着娘家“传承”的任务。
这听上去有些荒诞,但即使现在,当遇到独生子女是女孩时,父亲、祖父貌似也转变了思想,未来只要女孩结婚,生两个孩子,有一个随妈妈姓就能完成“继承香火”的重任了,女孩成了长着女性面孔的儿子。
吴谢宇承载着来自这位骄傲的母亲的希望,生活在充满压力的爱里。
母亲有千万个,母亲的爱也有千万种。我们这一代人普遍能回忆起母亲这样的话,“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我这一辈子都是为了你而活”等等。无论是戏谑或者是隐藏在玩笑里的真心话,作为子女,想到母亲可能因为自己而放弃追求她的幸福,这样不健康的母子(女)关系,大概听到这句话的人,大都不是感动,而是压力或负罪感吧。
2012年,吴谢宇在人人网上转发了一张图片,配字是:“看得见字就分享吧……要你用心去看的一张图。”图片隐去的文字是——“love u mom”(妈妈,我爱你)
2013年,吴谢宇在和朋友的聊天中提到想自杀。
2015年7月,谢天琴遇害,吴谢宇购买塑料布、活性炭、监视器、警报器等一系列工具,遮掩杀害母亲这一行为。
有一个评论写道:吴谢宇的妈妈说给他买球鞋,都没有问他是不是愿意,直接替他决定:“买来他看外婆的时候穿”。这样的情况很多人一定不陌生,甚至习以为常,父母生我养我,当然有为我做决定的权利,我被当做他们的所属品,替我做决定,丝毫不考虑我的意志。
母亲是孩子人生最初的绝对权力者,吴谢宇的母亲成为了他整个人生的支配者,这不是吴谢宇的人生,而是谢天琴的第二个人生。
吴谢宇错在,他接受了母亲强加的好意之后,迎合了母亲的愿望,并且完成的更好,但他不知道他和母亲关系的症结——我有我的人生,你有你的人生,我们爱彼此,都希望彼此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妈妈你的幸福不应该只来源于我。你的人生,是你的兴趣爱好、你为工作的付出和回报、你和朋友聚会、和我等等这些共同组成的,不要为别人抛弃你的生活,即使那个人是我——只是你的孩子。
最后,希望天下的母亲都能为自己而活,你们最爱的人首先应该是自己。
关于你和母亲的关系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或后台的树洞留言
。
- END -
图文/前研健康编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