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0日,第一次邂逅心心念念的数学魔术,再次遇见最有情怀、最与众不同的学术活动主持人陈洪杰编辑;再次遇见最温婉、最智慧、最纯情、笑容最为甜美的何凤珠老师;第一次见到真人版的最具魔性、法力无边、圈粉无数的魔数师吴如皓老师;感受到最贴心、最事无巨细的活动主办方王极峰老师、候慧颖老师及默默无闻的背后团队,让我们三天半的学习旅程烧脑、刺激、愉快,处处充满惊喜和浪漫。从大吃一惊的(哇!)到匪夷所思的(哦?)再到恍然大悟的(噢!),这不是普通魔术意义上的哗众取宠,在数学魔术的背后,是魔术研发人吴如皓老师对数学、对学习数学困难学生的挚爱、是强有力的数学原理的支撑、是亘古不变的数学规律……
从前总感觉数学是一门冷冰冰的学科,就好似一个冷美人,孤傲,难以接近,更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虽平常总是尽力帮学生融入其中,但总是效果不佳,尤其对于学困生。
吴老师所带领我们走进的数学领域,是我以前从未探索过的,原来数学美的这么浪漫,美的这么细腻,美的这么高级,真可谓是一见钟情,二见倾心,三见欲罢不能!内心好像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突然唤醒了,三天半来,每天放学哪里都不逛,吃完饭就钻宾馆,整理、操作、回味,半夜才睡,早上 却又早早醒来,我似乎看到一个以前不曾遇到的自己,一个充满探索欲望、求知渴望、满腔热情的自己,一个追求卓越、追求教育幸福的自己,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坚定,看清了自己前行的路,也明白了以前课堂上所缺失的东西,还好,我醒悟的不算太晚。
有一句话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吴老师就像一个点灯人,唤醒了我内心积极向上的力量,点亮了我教育生涯中前行的路,这也许就是教育传递过程中最美好的状态!
想象着我回去把魔术带到课堂上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样子,就忍不住开心,激发学生内驱力最好的方式就是激发他的求知欲,就像我现在对数学魔术的感觉一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吴老师在讲述数学魔术的过程中所渗透的教育理念,他的教育情怀,他对学生的尊重,他对数学这门学科孜孜不断的研究,让我感动不已,这不就是我理想中课堂的样子吗?这不就是我理想中老师的样子吗?
1.语言魅力
(1)“重过程,允许学生慢慢来,做的过程中多表扬慢”。
研修第二天有幸作为魔术助手和吴老师共同完成一个有关二进制的魔术,在写表格的时候,生怕自己填错的我小心翼翼的填着,但同时又担心自己填的太慢影响老师的展示,心里不免有些着急,这个时候,吴老师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大家都要慢一点,不要着急,也许你填着填着都找到规律了,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多表扬慢,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他也许会给你很多超乎平常的答案。”突然间就感觉特别温暖和感动。在“一刀剪”活动中,吴老师也提到要慢下来,要先观察,让学生有时间尽情去发挥想象力。在做完以后可以再进行比赛,也给了厉害的人展示的机会,多么睿智的教育者!而我们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总是在比谁最快,比比谁作业速度最快,比比谁是第一个举手发言的,然而,没有经过深度思考的答案是经不起推敲的,同时也让理解程度慢的学困生一次又一次的经受打击,改变观念,多表扬慢,慢的同学是最厉害的!
(2)“出题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老师有多厉害,而是真正让学生有成功的希望,进而有继续挑战的欲望”。
在切三角形活动中,吴老师最先设计的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切锐角三角形,切成几块都可以,但是每块必须是锐角三角形,该怎么切?根据我们的惯性思维,从顶点开始一刀切下去,就出现了一个钝角。为了消去这个钝角,又从这里切下去,这个钝角是消失了,可是又产生了新的钝角,如此循环往复……第一刀切到底就回到原问题了。因此,第一刀不能切到底,那我们就需要从中间切,但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学霸,吴老师的金句由此产生,“出题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老师有多厉害,而是真正让学生有成功的希望,进而又继续挑战的欲望”。由此,吴老师对这道题进行了改版,先切直角三角形,再切钝角三角形,最后研究怎样切锐角三角形,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既得到了体验成功的喜悦,又激发出新的探究欲望。
改版作业单中,吴老师设计6个学习单,可以清晰地记录试错过程,感受操作背后的力量,而不是只做不想。学生在画的时候,画错了经常会擦掉,而学生真正的思考,往往蕴含在错误之中,所以把错误擦掉十分可惜,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错误是分析学生思维时最有用的资源,每一次失败都是离成功又近了一步,前提是教会学生思考自己为何失败。
如此多的金句数不胜数,比如“不要用难题来衡量数学的价值,不用强调来进行教学,而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与挫折打交道的时候,才是最精彩的时刻”“多演示两次,让没有跟上的孩子跟上来”“尊重学生的认知,让直觉参与学习”“若学生照著我们的方法做,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及学习的喜悦,但少了探索的机会和反思。我们是要教知识还是教探索?”“一切讨论都要聚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样讨论的问题才有价值”......
2.人格魅力
外表儒雅、轻声细语、礼貌待人的吴老师在课堂上示范魔术的过程中,启发我们开动脑筋,思考如何破解魔术。而在一步步分解魔术的过程中,又用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将数学概念与魔术结合起来,如何引导学生提问,如何解决学生的困惑,如何让学生在混乱中发现规律,如何利用规律举一反三, 来创造新的规律,从而创造出新的魔术,竭己所能,全部托盘而出,毫无保留,带给现场很多数学老师们新的思考点、新的实践点。
课下的吴老师和每一个请教问题的老师诚恳交流,真诚赞美每一个认真学习的学霸,真诚赞美每一个为本次活动付出的小伙伴,让我们也再次认识了工作超级认真细致的何凤珠老师,画画超级厉害的谢丽珊老师,总结语言超级精准到位的冯皓妍老师;会后,对每个前来合影的老师尽量做到满足,笑容温暖美好,尽显人格魅力。
3.学术魅力
陈洪杰老师说,“所有云淡风轻的潇洒,都是千锤百炼的定格;所有独具匠心的设计,都是苦心孤诣的取舍;所有面向学生的转向,都是放下我执的顿悟。”用这句话来表达吴老师对数学魔术一路走来的研究再合适不过。
每一个数学魔术的研发,实践,一次又一次的改版,都指向对学生的研究,指向对教学本质的思考,无不体现吴老师的学术造诣。培训的过程中,他一直强调,表演魔术、破解魔术不是关键,讲答案也不是关键,“数学魔术”最精彩的地方就是让学生产生想法,让学生的想法跟老师的想法不停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不完整的知识,而学习就是不完整知识到完整知识的渐进历程;借助魔术让学生参与观察,从复杂、混乱的表象背后看到数学永恒不变的规律。在3天半的培训,吴如皓呈现了近30个魔术,每个魔术都站在数学角度去思考,比如520小魔术体现了数对知识;三码锁四码锁教会学生学会枚举、养成有序思考的意识;消失的那一块儿渗透了比、比例、比值的知识;一刀剪洞渗透了对称的知识;牌堆里的秘密透过底牌上的数字列出表格,建立数学模型,体现了函数思想;等等等等。
借用陈编的话结语:“雨后彩虹,有未来的颜色;今日学习,有未来的方向”。三天半的学习,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已经播下了一粒数学魔术的种子,但如何让种子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如果仅仅是向往,远方将始终是远方,让我们一起和吴老师一起践行数学魔术,还数学以浪漫,让数学与魔术同在!Mash is Ma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