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开双臂,如果你还渴望被拥抱的话!”
可我无数次体验过能量触角伸出去后,没有被接住,双臂已经很难伸开了。
今天听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没有麻烦,就没有情感》忽然明白为什么生活越过越没有激情了。
他讲到一个《收到礼物的小萝莉》视频中,有一个小女孩,当她收到礼物时的惊喜,以及被允许挑选带着礼物去哪里的需求被满足时的喜极而泣。她整体就处在能量自然生长的状态中,她的情绪流动如此自然。 不禁也令我想起印象中儿子确实有那么一回:就是在他不知道的情形下,给他买了他最喜欢的“我的世界”玩具,收到玩具时,那又唱又跳,喜形于色,情不自禁的对我又亲又抱,现在都历历在目。
课程中说情绪的自然流动,一个人在表达需求与情绪时,他的身体是协调放松而自在的,相反,如果一个人身体紧张,表情坚硬,那他就很可能没有获得这份基本感觉,而没有获得这份基本感觉的人。其中一部分人会特别怕麻烦,他们既怕麻烦别人,又不愿意被别人麻烦。
以前总认为少麻烦别人是一个东方文化下的美德,可是武老师说,不管我们怎么美化少麻烦别人,我们都可以看到,没有麻烦,也就没有了情感。并且总是少麻烦别人的人会发现,一些特别能麻烦别人的人,总是比自己活得更好,也更招人喜欢。就像我和婆婆之间彼此很少使用对方,也就是不麻烦彼此,情感也就没有那么深入,而儿子却无所顾忌,会支使爷爷奶奶,但他非但没有招惹爷爷奶奶的不高兴,反而更招人喜欢。 “怕麻烦别人,是一种懂事,而孩子太早懂事,或一个成年人太过于懂事,那可能意味着经历过很深的绝望。”
我有吗?我的孩子有吗?
在家庭中,我对我先生真的有过很深的绝望。我只要和婆婆产生冲突,他总是一声不吭,回家总是做甩手掌柜,婆婆对媳妇在家中忙这忙那,却似乎很享受,而我却不敢对他们理直气壮的要求这,要求那。所以一直过得很是压抑。而我儿子就真的是常会要求别人的人,要求我们,不能老扳着脸,要笑,要爱他,夸他,要多用“照仙镜”不能批评他。有时洗完澡还要你抱他上床。其实生活中发现儿子有很多事情都做得比我们好,只是由于我们做的不够好,老是看到他的缺点,以致自信心都被我们打压了。
科胡特心理健康的两条标准:自信,活力能滋养自体;热情,活力能滋养客体。
而我都没做到。
伸开双臂,如果你还想被拥抱的话!
可我是怕麻烦别人的人,双臂已经很难伸开了,因为我无数次体验过能量触角伸出去后没有被接住。以前让婆婆照看一下孩子,她说你那班无所谓上不上;希望先生进厨房帮忙,婆婆说男人是不进厨房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有多少热情对待他们? 如果父母缺乏热情对孩子的好是努力做出来那么,即使事实上被满足了,孩子仍觉得像是伤害了父母一样,于是产生愧疚,以后尽可能不给父母添麻烦,由此形成怕麻烦的哲学,我常怀疑我的女儿是不是有这样的体验,由于自己心情不好,有些事做得很是勉强,孩子是不是被伤害了?
由此想到生病中的父亲,由于一个人卧病在床,只要有人在家,他就变着法儿麻烦人,一会要上厕所,一会要坐起来,一会说有人过来抢东西,叫去看一看……,虽然满足了他,但内心很是不高兴,不知爸爸内心得到满足没有?
“缺乏热情的人,可以努力对别人好,但这时会有付出感,因为他没有享受和愉悦,觉得对别人好,像是在割自己的肉。意识上再慷慨,付出感一样产生。”这是我在婆家的真实体验 ,但我不能老是过这样的生活!武老师说,关键是把生命力展开,把热情活出来。一旦你是个能量可以在关系中自然流动的人,你会体会到,仅仅能量在你身上和关系中流动,就已经是很开心的事了。你体会到这份享受后,就不再容易有付出感了。
让喜,怒,哀,乐……的各种情绪在的身体及关系中自然流动,不要让自己活得压抑,同时也允许我们的孩子的各种情绪自然流动,并接住它。让我们活的更自在更自信更热情。
伸开双臂,如果你还渴望被拥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