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如洗——宋人张府的一段轶事
作者:杜鹃映山红
南宋绍兴八年,一个深秋的清晨,临安城南的“澄晖园”里,老词人张元干携一盏清酒,独上高阁。昨夜雨后,他推窗欲觅残月,却见——“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他脱口而出,随即提笔将这三句写入《水调歌头》的新词中。小童书童阿潜侍立一旁,忍不住问:“相公,‘碧空如洗’四字,可是神仙把天空擦净了么?”张元干哈哈一笑,便给他讲了一段旧闻。
原来,二十年前,张元干尚是秦凤路幕僚,随军驻防凤翔。某一日,三军列阵,忽逢倾盆大雨。雨住后,乌云尽散,苍穹澄澈得看不见一丝尘翳,连远处六盘山上的枯松也历历可数。士兵们惊叹之际,一位姓赵的老铁匠捧着刚淬火的长刀,对张元干说:“使君,天被雨洗过,刀被我洗过,皆得一新。”张元干心中一动,便暗暗记下“如洗”二字。多年后,他定居临安。某夜酒醒,见皓月当空,仿佛当年关西碧蓝之天重现,于是把“碧空”与“如洗”相合,遂成千古佳句。阿潜听后,拍手道:“原来不是神仙洗天,而是雨洗天,人洗刀,词人心洗旧梦!”张元干捋须微笑,将新词递给他:“既悟得,便替我送到沈园,请放翁也看看这洗过的碧空。”
自此,“碧空如洗”便由张府传出,先在临安歌伎口中传唱,又被太学生录进《草堂诗余》,终成为宋人形容秋霁的常用成语。后人有言:一句“碧空如洗”,洗的是南宋小朝廷积郁的尘霾,也洗出一个词人的万里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