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所有艺术起源于服装创造行业。
这是《社会心理学》里的一句话。
意思是,服装是一切艺术的鼻祖。
想象一下,远古时期,猿人用树皮遮掩身体,那时还不存在绘画、音乐、电影这些艺术,而如何利用不同种类的树叶来设计款式迥异的“服装”就是最初的人类艺术了。
服装穿在行走坐卧的人身上,就是流动的艺术,是展现我们生活状态的软雕塑。
为了制作出越来越多花样的树叶树皮衣服,猿人们开始在地上用树枝写写画画,这就是最早的服装设计。
当一件用树叶树皮搭配组合的服装完成制作,猿人们高兴异常,围在一起又唱又跳,兴之所至,随手操起身边的树枝对着石头敲敲打打,于是最早的“打击乐”诞生了。
音乐寄托着人类的灵感与感受,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又从这无形的空间里流淌进我们的心灵深处。服装与音乐两种艺术的相容,以四维的视角来展现人类的生活,美化人类的生活,这就是音乐与服装艺术所共同的特性。
从服装到舞蹈,再从舞蹈到音乐,最终诞生了后来的音乐剧、影视剧。
02
那么服装是如何影响艺术创作的呢?此文重点谈一下服装与电影的关系。
电影服装源于电影业的兴起。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电影和电影服装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观念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直至今日,电影中的电影服装更是征服观众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影和服装从而成为一对双生子,是两个无法隔离开来的艺术。
剧作家萧伯纳说:“服装创造了人类,服装也注定创造明星。”服装工业蓬勃发展的这百多年时间,同样也是电影飞速发展的时期,服装通过电影倡导流行、寻找灵感,而电影则通过服装创造气氛——同为“造星工厂”的服装与电影这两者间水乳交融的合作,是一种一加一大于二的强强联手。
百年里,电影与服装的互动发展历程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
默片时期
来自英国的年青人沃斯(Charles F Worth)在巴黎开设了第一家服装店,从而开创了现代服装 业的先河,沃斯也被后人称为“现代服装之父”。
从1896年电影发明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电影是无声的,称为默片时期。例如丽丽安·格丝 (LiLian Gish) 在电影《风》中的打扮引起了当时服装样式的流行。
典雅风格时期
20世纪30年代,西方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战后萧条逐步恢复,社会消费趋于繁华和奢侈。可不久又遭遇了经济大萧条。社会经济起伏巨大,二战狂潮即将来到。那时人们的价值观是:人生短暂,及时行乐。他们对服装的审美特征更加追求女性味、典雅、苗条,这一时期在服装史上以优雅设计著称。
1934年,随着电影《一夜之间》(lt Happened One Night)的上映,影片中女星克劳蒂·科尔柏 (Claudette Colbert) 穿着克拉克·盖博 (Clark Gables) 的男性睡衣的样式大为流行。
“从实用到华丽”时期
二战对人们造成灾难和严重的心理冲击,使人们在电影院能暂时忘却现实,在电影中寻求和平、安宁、繁荣和理想,从而使电影成为一种解脱方式。而服装也是从实用到华丽的一个时期。
1942年,瑞典影星英格丽·褒曼 (Engrid Bergman) 在大片《卡萨布兰卡》中的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众多女性的偶像,她在影片中雅致的服装影响了当时流行服装的发展趋势。
“新风貌”时期
20世纪50年代是“高级服装”的最后十年,也是雅致精巧服装设计的最后一个时期。迪奥(Chrstian Dior) 1947年推出“新风貌”(New Look) 系列,其雅致的风格体现了战后女装重建奢华的特征,影响了整个世界。
反文化时期——至今
20世纪60年代是动荡的时代,明星菲· 唐娜薇 (Faye Dunaway) 在电影《波尼与克莱德》(Bonnie and CIgde)中扮演一个反叛女性,贝蕾帽、围巾、紧身套头衫、叼香烟、手握手枪,是六十年代反叛青年的喜爱形象。她的装束立即引起广泛流行。
20世纪70年代是反服装时期,中性意识大行其道,喇叭裤、牛仔裤、PuNK (朋克) 遍及整个西方社会。“阿玛尼”成了全世界帅哥们最钟意的名牌服装 。
80年代受后现代主义文化影响,服装发展产生了重大变革。出现“另类”设计概念,表现出“冲突”、“逆性思维”等特点。
人物代表是影视歌星麦当娜(Madona),她穿着大胆、暴露、服装短小。
90年代是多元文化时期,美国影星莎朗·斯通(Sharon Stone)主演的《本能》(Basic Instinct)获得极大成功。她喜欢范思哲 (Gianni Versaee) 服装,带动了影迷们对范思哲的追求。
03
战后复兴催生了许多饶有才华的设计师和电影导演,许多服装品牌都在探寻商业化的道路,电影亦是如此,在这种大背景下,两者的合作更显得“必要而自然而然”。
此后,服装和电影的合作与联系更是随着商业化的发展而愈加紧密。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受到前人的成功经验启发,开始赞助明星在电影中的服饰、红地毯的“战衣”、为电影专门设计服装;而电影也不断地在时尚界中挖掘故事,把许多大设计师的故事、时尚圈的故事搬上银幕,甚至专为某个品牌制作电影。
2006年上映的电影《穿Prada的女王》,直接以Prada(服装品牌)入名,以此展现电影的时尚气质。
在2013年上映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同样有Prada的身影。prada设计师Miuccia Prada 与 Baz Luhrmann联手为影片设计了四十多套Prada(服装品牌)和Miu Miu(服装品牌)的奢华鸡尾酒礼服以及晚礼服。
两人以丝绸、皮草、天鹅绒等材质为主,辅以璀璨水晶、耀目亮片,并点缀祖母绿、托帕石以及黄金,融合了美国的年轻放纵与欧洲的精致颓废,Tiffany&Co.的首饰、Brooks Brothers男装等,将这部影片的服装做出极致的美感。
而对于迪奥(服装品牌),则是直接依靠电影起家。早期的迪奥先生专为芭蕾舞和电影设计演出服。
黛德丽是迪奥先生的朋友,她曾经因为没有迪奥设计的戏服而拒绝出演希区柯克的电影。
YSL(服装品牌)被誉为法式服装之王,而凯瑟琳则代表了“完美的法国女人”——时尚与电影的又一对黄金组合。
六七十年代凯瑟琳所有的戏服几乎都是由YSL提供,包括《狂乱》、《骗婚记》等经典影片。1983年的《血魔》则是圣罗兰亲自为德纳芙打造戏服的最后一部影片。
芬迪 (Fendi)(服装品牌)与电影世界的联系同样非常紧密。他们的联系超越了时间、空间,并通过开创性的合作为视觉场景赋予了生命,同时透过视觉体验又衍生出了无穷尽的想象力。
在1981年莫洛·鲍罗尼尼 (Mauro Bolognini) 的电影《茶花女》 (Lady of the Camelias) 中,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穿着一身冷艳而高贵的芬迪 (Fendi) 皮草。
在1996年的《贝隆夫人》 (Evita) 中,麦当娜 (Madonna) 穿着复刻真实贝隆夫人的同款芬迪 (Fendi) 。格温妮丝·帕特洛 (Gwyneth Paltrow)在2001年出演《天才一族》 (The Royal Tenenbaums) 时,穿着Fendi的长貂裘皮军装短大衣。
而阿玛尼Armani(服装品牌)与电影的爱情则是从《美国舞男》开始的。它通过将Richard Gere装扮成美国舞男而挤进了主流男性意识,推广了来自意大利的别致款式,同时也强调了纤瘦对于男人的意义,在男性时尚圈中颇有划时代的意义。
而片中把硬绑绑的西装穿出像衬衫一样的流畅姿态,也令阿玛尼风格风靡全球,随着这部电影的成功,Armani还延伸出了Emporio Armani子品牌。
此后,Armani也和电影结下不解之缘,比如,《十三罗汉》中George Clooney、Brad Pitt和Matt Damon的休闲西服,蝙蝠侠六《黑暗武士》里Bruce Wayne的服装,等等,都由Armani提供。
知道著名的“如果你不知道穿什么,一条小黑裙准没错”这个理念来源哪里吗?
《蒂凡尼的早餐》这部电影带人们认识了服装品牌Tiffany,并树立了小黑裙永恒不倒的江湖神话。
而它的主演则是百年时尚偶像——奥黛丽·赫本。
还有如国内影视《花样年华》,其服装以旗袍为主,张曼玉在片中将旗袍的韵味发挥到了极致,乃至整部电影因服装而大放异彩,并获得了最佳服装奖。
此片带动了旗袍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
影视明星们在影片中的服装造型会随着角色的成功塑造而深入人心,继而为服装营造巨大的消费市场。
同时影视服装又引领着服装设计的时尚,所以影视服装是服装流行消费趋势的风向标。
04
二十世纪是电影的时代,二十世纪是服装时代,到底是服装影响了电影,还是电影影响了服装?这个问题好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答案是:电影与服装互相影响、互相推动。
服装设计最初在服装界和高级消费层之外很少有人了解,如果不是电影中那些主角穿得耀眼夺目,人们如何能够了解和认识?
每套服装都有一个故事,它们或优雅、或魅惑、或端庄、或性感。而每部电影也同样是在叙述一个故事。
所以,服装与电影好比夫妻,相互衬辅,又各自独立。
从电影诞生之时,服装便潜移默化地左右着电影,电影又敞开胸怀让服装大放异彩。
当我们代入银幕上的角色感情去品味服装,或当我们由对服装的偏好,进而爱上故事,我们已经分不清究竟服装与电影,是前者依托了后者,还是后者衬托了前者。
琼瑶说,“韩剧中,她们服装的设计都非常的好,非常唯美,因为喜爱服装我从而喜爱剧情,渐渐剧情反过来对我也有所启发。”
当服装遇上电影,有如脉搏碰到鲜血,两种艺术都剧烈地跳动,放射出更加夺目的魅力。
参考文献:《社会心理学》(第8版) [美] 戴维·迈尔斯;美国《时尚》杂志;潘道义《电影与时装的互动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
非凡的希瑞,佛学素食倡导者,博士,英语零基础百天学会法发明人,曾服务于世界500强美资企业多年,现任国内某教育集团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