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胖就积极运动,如果皮肤不好就去改善饮食,如果五官不好就去改善气质,如果不懂穿衣就去学,一个人的人生快乐不快乐,取决于他或者她以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人生。
这是我这段时间看到的一句比较积极向上的话。
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漫长的人生怎么过?如果让自己变得更好,想来这是很多朋友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今天,针对减肥,健身,我分享几则小故事。
为什么健身呢?
有一天在听吴晓波老师在他的节目中讲到:他们这一代人,目前在社会中打拼,优势是拥有90后们所没有的社会资源,而90后们所拥有的却是大把的时间,也是因为这些时间,90后迟早会赶超我们,成为下一个时代的领跑者。
那80后呢?听着节目的我,却有几丝的忧郁,还是借用吴晓波老师的那句话,保持健康的身体,才能保持不断前进的动力。如果因为工作倒下了,那还谈什么财富和未来?
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保持健康也成为当下上班族的“刚需”,而功利化的社会中,让人们对每一分钟都是精打细算,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花。其实,有计划的进行身体锻炼,才是对自己的最长远的投资。
我一直这么觉得:女人对自己最好的投资,就是读书和健身;男人对自己最好的投资,就是充实头脑和健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高知识储备,提升见识,这样的男人才真的迷人。因为这些东西,一旦坚持,一旦获得,别人是无法从你身上剥夺的。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专门就跑步写过一本书,名字为《当我在谈跑步时我谈什么》,这位每年跟跑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把慢跑当成最好的锻炼方式,坚持慢跑几十年,从跑步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也是慢跑带给他的健康,让他每年以一本书的速度,向读者呈现优质的作品。他曾经明确的说,很多人嘲笑说,跑步又不能长命百岁,跑来何用?我却认为,跑步虽不能保证让人偿命百岁,但至少让人在有生之年变得更为完美。
但是我们看到的村上春树,却是一个克制,内省,作息规律,高产的作家,想来,这是跑步带来的最好馈赠。
德意志著名哲学家康德,给人的印象是其貌不扬,身材矮小,甚至性格有些怪癖,不与外界接触的小老头,却成为后世敬仰,与费尔巴哈等齐名的德意志哲学家的原因,在于他的自律,而自律的缘由,一方面在于他的意志,一方面在于他坚持锻炼的习惯。这里所说的锻炼,其实就是散步。每天下午三点钟,工作一天的康德必走出家门,在自己生活的小镇慢走一圈,舒展身心,锻炼身体。他坚持每天三点出门的习惯,当他出门时,好奇的左邻右舍纷纷拿出钟表开始校对时间,而随之教堂的三点钟钟声便会传来,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如果康德不出来散步了,怕是小镇要陷入恐慌。也是这样日复一日在大家看来非常枯燥的工作中,康德写就了一篇又一篇的哲学名作,并成为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引领一时风潮。
和经常参加马拉松长跑的朋友聊天,他说:不是我想法偏激,减肥这样的事儿,真的是想减就能减下来的,所有减肥不成功的人,都是太懒。
我笑他说:如果你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这样的话,保不准会挨揍。
他是一位年过四十的中年人,和很多步入中年的男性一样,有着自己的一份产业,工作上的缘由,经常会陪请,产业做的越来越好,体重也随之攀升,直到身体给他报了警,三高加轻微脂肪肝,才让他开始考虑如何爱惜自己的身体,于是开始了慢跑,从最初的每天600米,到后来的半马,到现如今在全国各地参加全马,体重从原本的200多斤降到现在的160余斤,精神劲儿和原来相比,像是换了一个人,而三高也远离了他,轻微脂肪肝症状也好了。
他语重心长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锻炼,才是对自己最大的爱护。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的身体,那就不要他去爱人任何一样东西。如果任由我原来的生活方式持续下去,说不定不到五十岁,我就会因为三高而躺在医院里,度过余生了,那我的老母亲怎么办?我的妻儿怎么办?
虽然是一个粗壮的汉子,听着这样的话,却觉得特别的温暖。至少,让自己变好,是对家人最大的福报。
我问他,是不是跑步减肥在他身上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个个例?他说在一起跑全马的朋友,像他这样的很多很多,都是通过跑步获得了健康的身体,并一路获得不错的朋友,甚至有的人还邂逅了爱情。给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河北保定的小姑娘,个子不高,150cm上下,原本体重也是150斤上下,不管远观还是近瞧,都像一个球,这姑娘开始跑马拉松之后,慢慢的把体重减到了80多斤,愣生生减掉了一个自己,多么神奇的存在。
我一直在家附近的一个健身房里健身,来来往往见到不少的健身者,教练也都很熟,经常在一起聊天时,很少有人会一直像我这样坚持来。我开玩笑说:是不是挺不喜欢我这样的健身者的,那么坚持,钱都赚不到了。他们哈哈一笑,说太多人想要变得更好,想象着穿好看的衣服,有好的形体,所以都来报名,结果报了名,交了钱,拿了卡,来上两三回,嫌太累就不来了,继续回家窝在沙发里刷剧,玩游戏,这样的小伙伴,不就是为健身房送钱来了嘛?
是啊,我们都想变得更好,只是缺少坚持下去的勇气和耐力。
一起变好,你来吗?
感谢你的阅读,更多坚持,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