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变解决不了大问题

几年前,我妈妈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说起她女儿,是乡里的基层干部,她说啊,我女儿做事什么是都要冲前面,不注意身体,总是吃亏,真傻嘞~

这则信息我的理解是她女儿有上进心啊,她怎么能说自己女儿傻?

原来父母的一般心理是只要子女不愁吃穿,不求大富大贵,保持身体健康、身心愉悦就够了。过来人的格局就是不一样啊!但是又有哪里不对!

今天我要讲另外一个道理!

最近写作,我突然悟到了我的写作逻辑,是以心理学为内容,培养写作风格,锻炼成事能力。成事能力是终极目标,可能一辈子在路上。这一辈子在路上在心理学来看,是有风险的,这个风险叫慢性化。

什么叫慢性化呢?核心机制是面对重大改变,是有很强烈痛感的,这个时候,小的改变就是舒适区!意思是大的改变人是很痛苦的,这个时候人会用小的改变来持续精进(幻觉),避免大的改变带来的痛苦。乍看上去没毛病啊,采铜的精进系列自我发展类图书卖的很好啊。但是你被骗了!

李松蔚有一个真实案例是这样的:

一个学生考研,情况是早上到图书馆坐到晚上,一页书都看不进去,焦躁不安,做不到集中精力。他求助心理咨询,咨询师尝试过各种办法来提高这个可怜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都没什么效果!

眼看考研时间不多了,怎么才能帮到这个学生度过难关呢?咨询师有点着急了,拿这个案例召集了同行探讨:为什么一个简单的学生学业压力,怎么这么难解决呢?所有人好像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时一个德国督导说,【要不和他探讨下,放弃考研,直接尝试着去工作呢?】在坐的其他人纷纷不同意,这不表明咨询失败了吗?德国人说【怎么能叫失败呢?难道每个中国人都是研究生吗?】,这句话一语惊醒梦中人,一般人在考研遇到困难时,会先思考自己适不适合考研,还要不要继续,不继续意味着走向社会,这会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所以他继续停留在考研的努力当中,咨询师也在想各种办法帮助他,只要小的帮助的过程没有结束,他就一直幻想可以停留在考研阶段,而不用面对一个更困难的选择!

所以你看,这个慢性化风险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我相信很多人平常的思考根本不会涉及,况且大脑做的非常狡猾和隐蔽,我们根本捕捉不到它!

按照慢性化风险的启示,现在你可以思考什么是正当理由?什么是借口?

等我准备好了,就是借口!你明明现在就可以开始,为什么要等你准备好了!

哦,我现在写的还不够好,不够流畅,经常卡壳,我需要准备,要积累足够的素材和见识足够多的好文章,否则我写出来的东西我根本不满意!

这就是慢性化风险,正常的流程不是先开始,从1.0到2.0升级迭代吗?

你要说准备好,什么时候才叫准备好?什么才叫积累了足够的素材?小学到大学毕业20年,读的好文章还不多吗?

好吧,我按照你说的做,这时你才感受到,真正去写是多么难受的一个过程,没文笔、没灵感、没结构、没逻辑,写了撕,撕了再写,好不容易写出来的500字,还是流水账,自己都不忍心看~

这个过程太过痛苦,比读书和做笔记痛苦多了!

可是改变就是这样的,刻意练习告诉我们什么寓教于乐,20小时学会一个技能,全是扯淡!你需要走出舒适区,感觉到痛苦就对了,学习区就是要你痛苦!


最近看大江大河3,我发现很多发自内心做事的人会主动拥抱大的改变!

小杨巡,从十几岁上街卖馒头开始,建立金州市场的信任、后来买下金州市场,其中吃了多少苦!后来开发东海市场,到建超级商场,其中有多少人不同意,又经过了多少人的误解,每一步都是主动寻求大的突破和改变。

宋运辉为金州引进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在东海排除万难促成和洛达的合作,为此差点葬送自己的政治生涯也在所不惜,再后来在彭阳厂,为了厂子能活下来,带头自创营收,不用上面一分钱,自己研发代表先进水平的竹酰胺农药……

这些人做事有强烈的信念,不为自己找任何借口,为了那个信念,按照小杨巡的话说【雷大哥,我不怕吃苦,一定能干成!】

所以你能分清你的脑袋给找的是借口还是正当理由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