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原创 图:网络
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中,描述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因为宽容大度,听从鲍叔牙的劝谏,没有杀害管夷吾以报射钩之仇,而是拜为相国,委以国政。
齐桓公拜管夷吾为相国,委以国政之前,和管夷吾关于治国方面的问题谈了三天三夜,今天我们就从《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中两人的十一个问答对话,来一窥管夷吾的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以及春秋的历史文化。
(问题一)齐桓公问管夷吾:“寡人想要修订国政,重新制定、颁布政策法令,如何去做呢?”
管夷吾回答说:“礼、义、廉、耻,国家的立国之本,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不弘扬,国家就会灭亡。现在国君想要重新制定、颁布政策法令,必须弘扬以上四个方面,来治理百姓。只有这样,政策法令才能实行,国家才会振兴。”
(问题二)齐桓公问管夷吾:“怎样治理百姓?”
管夷吾回答说:“要治理百姓,必须先要爱百姓,然后才能治理百姓。”
(问题三)齐桓公问管夷吾:“如何爱百姓呢?”
管夷吾回答说:“国君治理好国家,族长治理好家族,人们有事要互相帮助,得到俸禄互相受益,这样臣民之间,百姓之间就会相互亲近了。对过去的犯人要尽量赦免,整修祖庙,使成不起家的人成家,这样人口的数量才能增加。减少刑罚,减轻赋税,百姓才能富庶。各乡选用贤士,让他们去教国人怎样知书达礼,这样百姓就会懂得上下长幼的礼节。国家颁布的法令不要轻易改动,老百姓才能相信,这就是爱护百姓的方法了。”
(问题四)齐桓公问管夷吾:“爱护百姓的方法有了,安定百姓的方法是什么?”
管夷吾回答说:“士农工商,称作四民。不要让他们混杂居住,那样他们工作会不安心。过去圣王把士人的住处安排在清净的地方;把工匠的住处安排在官府;把商人的住处安排在市场;把农民的住处安排在田野。士的后代常常是士,农民的后代常常是农民,工匠和商人的后代常常是工匠和商人,从小就习惯了生活方式和思维方法,思想就安定了,就不会见异思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了。”
(问题五)齐桓公问管夷吾:“百姓已经安定了,铠甲和兵器不足怎么办?”
管夷吾回答说:“想要铠甲和兵器充足,应当制定以赎物减刑的法纪。犯罪严重的人可用犀牛皮做的盔甲和画戟一付来赎罪减刑,犯轻罪的人可用盾和画戟一副来赎罪,犯小罪的分别交不等的铜铁金属,被怀疑犯罪的人可以宽大赦免,没法定案和原先被告各占一半理的人交箭几捆,作为结案。金属多了后,青铜用来铸造剑和戟,可在狗、马身上试验是否锋利;钢铁可用制作锄镰刀斧一类农具,用土壤试验是否合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