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6
一旦决定坚持写点什么,便不得不逼自己思考一些东西,关注一些原本被忽略的人和事。
其实当你无法寻找到可写的内容,而非要提起笔来去写点什么的时候,是很痛苦的。由此我想到了班里的那些孩子,从开学第一周的开笔仪式,我带领他们写随笔已经一个多月了。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去读孩子们所写的东西,顺手圈出精彩之处,在后面回复一两句。但有时一忙起来会顾不上看,也没法及时批改、回复。后来就发现有的孩子一直坚持的特别好,总能从身边的小事发现可以记录的价值,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写得灵动有趣。而有的孩子就干巴巴的凑合几句,敷衍了事。因为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感受力,缺乏对语言的敏感力,思维也缺乏逻辑性与条理性,写随笔对他们而言,真的是一件苦差事。如何让他们打开慧眼看世界,展开心灵纳万物,这需要设计,需要引领,也需要老师的坚持与付出。
儿子跟我一起写起初也并没有那么顺利。因为他写字速度较慢,看起来很吃力,而思维的速度又极快,手头跟不上思路,写着写着感觉言不及意,就开始急躁起来。我一边夸奖、一边鼓励、一边帮着他回忆要写的内容,梳理要表达的语句。毕竟他书读得不少,也有了很多古诗文的积累,语言表达还不是问题,只要帮他找到写的材料,就都不是难事了。
看来,让学生寻找学会寻找可写的材料,是最关键的问题。当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共同参与的活动、游戏,给孩子们一些体验的机会,为他们找一些可供下锅的米。可最终,还是要让他们自己有找米的本事。
用他们同龄人的榜样力量引领着,从他们身上哪怕是发现一丁点的闪光点入手鼓励着,从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小镜头入手,让孩子们的心思细腻起来,才能有文字的世界抵达丰富而幸福的人生之境。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吧!整装再出发,向着文字流淌的远方,留下我们不一样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