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时代学习近一年半了,潜移默化之中自己也在一点点的改变着,平时在自己的家里和孩子之间没有了对抗,有的也只是些小问题。过年回到老妈家,各种问题又是层出不穷,不同的是我仿佛成了那个格格不入的人,不参与她们对孩子的说教,不参与她们和孩子的争执,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只觉得是我们做家长的不懂事。甚至有些庸人自扰。
今天和姐姐一起带外甥和我家俩娃去临沂海洋公园玩,去之前孩子们就商量好了姑娘请客吃海底捞,在车里姐姐就开始叨叨要去吃临沂炒鸡,姑娘说过年在家吃够鸡了,要去吃火锅,姐姐就说到了临沂就要吃炒鸡,没有商量出结果,到了海洋公园娘俩又继续争论,最后剪子包袱锤,姑娘输了,却说:“好了,输了的决定吃什么,就吃火锅了。”(事先没有做好约定是赢了的决定还是输了的决定)姐姐一听也不愿意了,说姑娘赖皮。
外甥开车接到我们,上车后姐姐还在试图说服姑娘去吃鸡,“海底捞肯定得排队,咱们还是去吃炒鸡吧!”
姑娘自是坚持海底捞,她的手机没有网络,让我帮忙查查海底捞先定位子,我手里拿着东西外甥就查了,“果果,海底捞最近的一个店排号到一百多了,前段时间我同学去,一直排到下午6点才吃上饭,咱不去了吧!”姐姐一听也是说不能等,姑娘就坚持去看看,外甥说了句:“那你自己去吧,离这儿也不远,你排上号我们再去。”姑娘没吱声,姐姐还是在那叨叨要去吃炒鸡,我也没有说话,我是想看看姑娘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外甥又说了一遍让姑娘自己去的时候,姑娘拉开车门下车走了。
姑娘自己走了,姐姐又受不了了,说姑娘太任性,这时候我没有共情姐姐,而是给她讲了姑娘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我说:“人多要排几个小时的号,她自己首先就不会等,但是你得让她自己去感受到,你现在说的所有的理由在她看来就是为了去吃炒鸡。”
“不是我非要去吃炒鸡,这不是海底捞得排对吗?果果这脾气以后怎么办?”
我:“别说以后了,眼前怎么办?”我给她讲了我有个朋友晚上跟孩子吵架,让孩子走,结果孩子十点多了真的就走出来家门,等家长反应过来出去找孩子,已经看不到孩子的身影了,结果全家出动,还惊动了老家的爷爷奶奶,一直到凌晨两点钟才找到。
外甥又说他看错了,最近的一家店离这里2.5公里,不是就在旁边,外甥打电话,姑娘也没接,姐姐又着急了,跟我说:“你说的我也听不懂,那你说现在怎么办吧?你给她打个电话让她回来吧!”
我:“我也劝不了她。”
外甥:“要不咱们一起去吧”外甥边说边给姑娘打电话,这次接通了:“果果,我看错了,那地方离这2.5公里,你回来我们一起去。”
放下电话外甥就发动了车子,说姑娘快到了,在路边等我们。
看着她们我都有些后怕,如果我没有听课学习,也会像姐姐一样,天生强势的我还会比她更为严厉,现在看到孩子满眼的委屈,可身在其中的她们,根本看不到孩子,她们只想着和孩子争个高低上下,觉得只能最后是孩子顺从大人,才能体现出家长的权威,之前的我又何尝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