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本书开篇就告诉我们“人生就是漫长的练习”。
是的,我们每天都在练习,小孩子在练习抓握、走路、说话;大人在练习各种技能、各种心态。
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开始回想自己小时候的练习经历,还真的如作者所言,如果我以过程为导向的练习,通常坚持的比较久,坚持的比较好;如果我以结果为导向的练习,通常都是昙花一现,草草收场。
练习书法,专注练习的过程,好的结果自然等着你。
刚上小学的时候我迷上了书法,死缠烂打的要爸爸帮我报了一个书法班。那时候一个班超多孩子,我还是插班生,坐在最后面。第一天,老师教我写“一”字,贪玩的我根本没认真看老师起笔落笔的方法,也很想快点写完作业下去玩,所以就直接画完横线,潦草收场。
我并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练习”,我只是单纯的知道老师让画横线。
结果可想而知,不仅被狠狠的揍了一顿,还被要求重新写。那么大一张纸,我是要写多少个“一”字才能写满啊,哭丧着脸,心里犯愁这什么时候能写完这些作业。
逼到没办法,还能怎样,不写永远也做不完,只能认真坐下来,安静地,一笔一划地,好好完成了!
孩子的心性确实还是比大人容易把握当下,专注地做事情。逐渐的,我体会到了认真练习的重要性。练过的字跟没练过的字差别很远,而且心里特别想着要写好的字就总是写不好,而那些耐心地、一次次认真下笔的字,反而被老师夸奖。刚开始自己觉得奇怪,后来掌握这个规律以后,就不再强求自己一定要写好了,渐渐开始觉得专注练字,比专注写好字更让我着迷。写一张字2小时,还一直一个姿势,我到现在都佩服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吧。专注练习的过程,好的结果自然等着你。
练习电子琴,太过注重结果,往往没啥好结果。
后来妈妈还跟我报了个什么电子琴班!与练字相反的是,我真的找不到练习的感觉,不知道是自己根本就没兴趣,还是老师教得不好!总之,在长达2个月的练习时间中,我坚决地、义无反顾地,拒绝了报名下期兴趣班。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练习的时候更关注的是我想听好听的曲子,可是因为技法不熟练,所以怎么弹曲子都不好听,整个过程很受挫,也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是不是真的没有这样的天赋。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过于注重结果,忽视练习的过程,导致心不静,压力过大,思绪乱奔,从而无法再坚持下去吧。
练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以找到练习的规律。
去年,我被逼着去学习网球,期初本着去玩玩的心态开始了练习,所以一切活动我都在玩,也就没有那么在意自己到底学会了什么。后来逐渐发现了这项运动的“好玩”之处,于是开始认真起来。期初很在意为什么每次挥拍姿势都不对,为什么老是判断不了球的方向。
不仅我很受挫,年轻没经验的教练也很受挫,所以我常常直呼没有“运动天赋”,还好教练并没有放弃我。
于是,为了让自己能学习的快一点,或者说更快进入状态,我开始琢磨练习运动的规律。
看不准球的落点,证明我跟球不是朋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球感。
姿势不对,证明我练习不够,动作不固定。
瞅准了这两点,我开始要求自己除了每周课堂上的练习之外,在家练习挥拍。陪孩子上体育课的时候,我在旁边练习拍球。
同时,我给了自己相当长的时间去练习,在别人可以很好地接球的时候,我还在原地挥拍,我默默的告诉自己,“没关系,慢一点,基础会更扎实!”
于是,在经历三个月以后,我才跟上同组其他人的进度。我不得不说确实对打球不太擅长,可是我唯一擅长的是比他们能坚持,于是在三个月以后我依然按时练习,可其他人都已经不再来了,半年以后已经可以跟教练对打的我,牢牢的把其他成员甩在了身后!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碰到了一些小麻烦,练习的成果会反复,即会回到“原点”。就是当你技能达到某个程度的时候以后,在特定的阶段,你的能力会回到初始状态。我个人把他称之为:螺旋式上升状态。
虽然我不知道原因,但是我知道在这个时候更不能停下练习的步伐,只有继续坚持练习,才能再来一次“质的飞跃”。这个方法很有用,特别用来鼓励孩子很奏效。
本书中提到的,放慢速度,认真观察,仔细体会练习的过程,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现在,我正在尝试着按照作者的方法练习放慢工作的一切动作,确实比较难。心中的小恶魔不断的在告诉我:怎么做的那么慢?我的思绪常常被他搅得一塌糊涂。只有偶尔那么一两次可以体会到放慢工作节奏带来的成就感和专心致志感。不过就那么一两次的感觉,就已经让我尝到了甜头。大家也不妨试试,我觉得那是自我寻找成就感最好的方法。
本周阅读的书是《一位经营鬼才的自白》和《练习的心态》。
阅读小组(1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