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首发于公众号Ethan小书匠
近期,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8个瑞士卷分配”的热议。这场讨论源自一位全职妈妈的经历:她购买了8个瑞士卷,儿子、女儿和丈夫各享用了2个后,当她准备品尝剩余的2个时,却遭到了丈夫的劝阻,认为这些应留给孩子们。这一家庭琐事迅速发酵,成为广大网友测试伴侣情感倾向的试金石。尽管事件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但它无疑触动了公众对于爱的本质与家庭关系的深刻反思。
在这一背景下,埃里希·弗洛姆的经典著作《爱的艺术》,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人对爱理解的片面与局限。该书自1956年问世以来,便被誉为探讨爱的艺术的里程碑之作。弗洛姆在书中深刻剖析,爱并非天赋的本能,而是一种需要通过学习与实践来掌握的艺术。真正的爱,超越了简单的情感流露,它蕴含着对他人生命的深切关怀与尊重。
爱,需要修炼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渴望爱的慰藉,以克服内心的孤独。然而,许多人误将爱视为一种被动的接受,而非主动的给予与创造。他们努力提升自我魅力,以期吸引“对的人”,却忽视了爱本身需要精心的培育与经营。一时的激情与神秘感消散后,留下的往往是失望与厌倦。
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像爱这样,以极大的希望和期待开始,却以有规律的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我们很少把爱作为一门艺术去学习。爱是一种能力,如果你在恋爱,但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的。爱,如同音乐与绘画,既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也离不开实践的磨砺。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爱的重要性,将其视为一种值得投入时间与精力的艺术,而非仅仅追求世俗成就与物质财富的附属品。
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弗洛姆强调,爱是一种积极的行动,而非消极的情绪体验。它要求我们在关系中不断给予,这种给予并非牺牲或丧失,而是自我潜能的最高展现。在给予的过程中,我们体验到自身的强大、富有与能干,从而获得比接受更为深刻的快乐。爱,包含了关心、责任、尊重与了解四个核心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爱的基石。
回到瑞士卷之争,这场争执实则揭示了夫妻间爱的缺失与沟通的障碍。如果丈夫能够真正理解并尊重妻子的感受,认识到她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与价值,那么这样的争执或许根本不会发生。同样,妻子也应给予丈夫足够的理解与支持,共同构建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家庭环境。
当不爱已成定局
在恋爱或婚姻关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能会发现对方的一些习惯或行为变得难以忍受,甚至连呼吸都是错的。这往往并非因为对方真的发生了改变,而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目的”已悄然转变——或许是在寻找结束关系的理由。此时,我们应保持冷静与理性,避免让任性与自私主导我们的情感判断。
不过,倘若真的所遇非人,我们也要有割舍的勇气。对于某些父母而言,为了孩子的幸福与家庭的完整,他们宁愿忍受不幸的婚姻。然而,弗洛姆提醒我们,一个内部紧张与不幸的家庭环境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往往超过了一个虽然破裂但充满爱与尊重的家庭。因为后者至少教会了孩子如何勇敢地面对并结束不堪忍受的境况。
《爱的艺术》不仅是一部探讨爱的理论的著作,更是一本引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实践爱的指南。它告诉我们,爱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与维持的情感。要想拥有满意的爱,我们必须努力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倾向,同时学会真诚地谦恭、勇敢、忠诚与自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遇到挑战与困难,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在爱中成长,在爱中前行。当然,若遇到那些只知索取、让我们内耗的人时,我们应有勇气做出正确的抉择,守护自己的幸福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