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隆坡等着去棉兰的飞机时,才突然有了背井离乡的孤独感。室外30度左右,候机厅里的乘客居然大部分包着头巾穿着秋装。
我自己也没想到,第一天想回国的我第二天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每天早上五点会想起统一祈祷的铃声,早起要喝一杯加了很多糖的绿茶。我最爱的早餐是一种像年糕的面食,没有年糕那么紧致,也是大米做成的。可能由于雨水比较多,当地的大米没有国内吃到的香,所以加工后的米制品更好吃些。我每天下午没有课程,跟着buddy到处吃喝,总体来说食物种类比较丰富,味道也还可以。比较油,什么食物都可以炸一下再吃。比较甜,粥、茶、果汁、沙拉里面都要放很多的糖,不然当地人接受不了。
项目一共有14名EP,4个中国人,全是女生,都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们除了平时一起吃饭或者去KTV,有三个周末因为一起小旅行所以有时间接触。第一次去了锡纳朋火山附近,第一次看见还在冒着烟的火山,心中无限敬畏。第二次是lost in medan:每人带50 000卢比,一组四到五人,每组通过公共交通到达城市的三个地方。第三次是去了印尼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多巴湖。多巴湖本身是一个好地方,但是由于我们住的学校条件一般导致对这个地方的好感度降低。此外,我的hostfamily带我去了郊外参加一个传统婚礼。婚礼不是那么有趣,但是那个地方真的很漂亮。沿路成片成片的香蕉树林,住的房子周围都是树木,再往里走一些好像就是没开发的原始森林。如果不是空气中有一些牛粪的味道,控制不住的想要大口吸氧。
最开心的时候还是上课。我在当地最大的私立学校教中文,学生的信仰都是Christian。听到他们祈祷中加上感谢我的到来时,感觉来这儿多苦都值了。
在这六周中,我学会了如何当一个用英文教中文给印尼学生的老师。在这一个半月里,我有了470个instagram的朋友。在我20岁的夏天,遇见了自己喜欢的人,因为头脑一热,现在饱尝异国恋的苦涩。
从全棉兰路过,还想再走一次。
在飞机上认识了在厦大留学四年的印尼帅哥,中文很好,多亏了他帮我顺利通过安检。一路顺利的找到了等我的印尼小伙伴还有另一个来自阿拉伯的EP,开始了我的棉兰之行。
只有中国一半宽的街道,到处的摩托车和平房,Hostfamily的身高不到我的三分之二,没有垃圾桶的卫生间和水池里的一只小红瓢,让第一天到这里的我心凉下去一半。我能适应这里的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