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邂逅书中的1%——《快速阅读术》书评
现在我每天读书的数量超过一本。
可是在三个月,我还是一个一年读不了几本书的人。
最开始接触快速阅读是读到了孔普的《如何高效阅读》,里面的很多方法,至今十分受用。
后来陆续扫了几眼一些快速阅读的书籍,很多都没有放在心上,直到最近读了这本《快速阅读术》。
一开始,这本书里的观点就让我眼前一亮。
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在于“邂逅1%”的收获。
我试着回顾了一下自己读书的经验,发现作者说得很有道理。
之前阅读我的成长启蒙书——《书都不会读,还想成功》时,而今也不过是记得里面一个场景,主人公读了很多书之后,学以致用,后来再公司里做分享。其实读了整本书,留在我脑海里就四个字“学以致用”。
后来读到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至今留在脑海里的是一个方法——时间记录。当然这本书需要反复看,每次看都会邂逅不同的收获。
虽然这两本书我是认真读完,试图复制100%的原文,事实证明,我并没有做到。
但是“学以致用”“时间记录”这两个收获已经足以改变我的生命轨迹。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那些不能快速阅读的文学名著和专业书籍,这个方法并不适用。
这本书还有另外一个独特的地方在于,作者是一个书评人,所以他需要每天看大量的书,来保证自己能够写出一篇书评来,他介绍了读书应该有四个步骤。
1.阅读序言和目录;
2.只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
3.确定关键词之后再读;
4.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同样,这四个步骤只适合能够快速阅读的书籍。
阅读序言和目录是为了能够对全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知道本书的那些部分是重点,至于那些作者陈述他的书籍和其他书籍区别的,写书的目的的,基本可以跳过不看。
看完了序言和目录,进入正文重要部分时,只需要读章节的开头和结尾便可,因为能够快速阅读的书籍,大部分都遵循这样一个叙述逻辑:理论→事例→结论。如果遇到不容易懂的地方,可以再重新翻看事例。
所谓确定关键词再读,指的是必须要实现知道全书的关键词是什么,然后根据关键词开始地毯式搜索,这样更能够把握全文的重点与核心。
多种阅读节奏意味着,遇到重点的时候可以适当放慢速度,遇到事例的时候可以8倍快速推进,有些时候可以以2倍速度推进,全然看读的内容是什么。
据说作者运用这种方式可以一天读两本书,一年大概可以读700本,十年就是7000本,这可以说已经形成了量级的差异。
我现在每天能够读一本书,基本上也是用这种方法,不过要注意的是,每周一定要抽出一天的时间来制定读书计划,每天读什么书都要有规划,否则很容易半途而废。
无论是快速阅读,还是非快速阅读,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有所收获,如果读完之后没有收获,任何读书方法都不适合。
刚开始训练时,不可操之过急,可以试着阅读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书籍,每天精进一点点,三个月之后,你也会发现,原来读书也可以这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