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过期的感情
不会过期的物件
我知道
有一天所有的东西都会变成回忆
戒指会成为一道疤
合照会成为老照片
【物件】的收藏一直是博物馆的专业,博物馆收集、保存、研究和展示物件。物件也不是独立于博物馆而存在,它让这个博物馆丰满,给予博物馆带有标签、赋予价值、教育着大众。就像我们的物品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透过物品可以看到我经历的事、爱过的人、走过的世界。
1
Pearce说,物件的物质性能让人重温特定的情景,承载着环绕它而发生的人、事和活动;物件同时具有符号与象征性质,因此能承载历史更能诠释未来。
我爸爸是个超级舍不得扔东西的人,比如我小学初中高中的校服、小时候掉的牙等,就连军训的衣服,他也想让我拿回来(冒汗~)。他有一个大的衣柜,里面有一个箱子装着这些物件。而我妈妈简直是“断舍离”的代言人,她喜欢家里的东西尽量少一点,显得家里宽敞整洁。所以小时候,妈妈经常拉着我秘谋要偷偷把爸爸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扔掉一点。
曾经我也觉得:没有用的东西为什么要留着。但是,有一次爸爸在整理他的“藏品”的时候,我碰巧进去,他像难得抓到了一个无知观众,像电视鉴宝节目一样,给我介绍了他的“藏品”。我才知道,它们在爸爸眼里都是有纪念价值的东西,它们有时间、有故事,是关于自己或者关于他女儿的回忆。
翻出印着我出生脚印的泛黄的纸,可能会回想起初为人父的雀跃;看着同学会上的合影,会感叹一起读书打球的时光;摸着许久没戴过的戒指,会发现和妈妈吵了无数次架,幸好抓住的手一直没放开,它是誓言的象征。我突然觉得很感动,我的校服多占地方啊,他不让我扔的时候,我还很嫌弃的把校服给他。可是这对爸爸来说,却是值得好好保存的物品。他不善于表达爱,这一刻我仿佛懂得了。
你知道你爸爸最舍不得扔的藏品是什么吗?我猜一定是关于你的。
2
我曾经想办一场物品交换会,我们带着包装好的物品来寻找它的新主人,讲述物品背后的故事,纪念我们的念念不忘。它,可能是一本书、一个游戏机、一个小物件等,物件未必贵重,故事未必沉重。
我想了很久拿什么去交换,是情人的戒指、我的日记本、还是……最后我选择了一本老书——《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应该是我人生的启蒙书吧。很多人问我:感觉看过的书都忘记了,不知道看的意义在哪里。其实,看过的书、电影都会在人生的某一时刻恍然大悟:原来这本书对我影响这么深。
小时候,爸爸超级大的书架里,一半是爸爸那些厚重的英文字典,一半是妈妈的做菜食谱。英文字典我看起来像天书一样,做菜食谱我也不感兴趣,唯一夹杂着一本看似可以作为厕所读物的就是这本《哈佛女孩刘亦婷》,也不知道是不是它有某种魅力,每次书荒就会不自觉地把它重读一遍。
里面其实都是一些学习方法和培养一个优秀女儿的经验,但是我意外的非常喜欢看,可能跟现在的我非常喜欢研究学习方法一样吧。从这本书开始,我慢慢地喜欢上了看书,玩具妈妈不让买,但是买书,妈妈从来都是抱着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小学看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四大名著(比如《红楼梦》啊,小学的我看得废寝忘食),到各种青春读物、童话故事书(《格林童话》曾是我的床头书)。这些小时候的事情,或许也是暗示着未来的我走向写作的路上吧。
后记:
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故事,不管过去了多久,当初的触动都会在。这些感觉,不管是开心还是悲伤,都是属于你自己的潘多拉,只有你自己知道它有多重要。
在看电影《被偷走的那五年》的时候,它的故事就很打动我。几年后,遇到它的小说版,尽管知道剧情、结局,故事还是照样还是感动了我,让我哭得像傻瓜。不管多久,故事本身的东西谁也拿不走,它像是一个放映机,带你回到那些心境。
我想每一个人如果办一场人生中的物品展览,应该很棒,每个物件都是生命的烙印,播放着过去的场景,也象征着一个崭新的开始,能平静的回忆,我们会走得更远。
我们追求从来不是物品本身的价值,而是它背后无限延伸的价值……
文 / 吱吱
图 / web
微信公众号:蘑菇吱吱(moguzhi2016)
听说感性的人最理性,这里是感性的人的聚集地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